-1-
促使我想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前阵子的新闻“金正男遇刺”报道中,将那个1988年出生的女嫌疑犯称之为“中年女子”。是的,我就是那个生于1988年的、刚过完正月生日、已经进入29.1岁的中年妇女。虽然长着一张逆生长的娃娃脸,但未婚的身份将我与同龄人拉开了长长的差距。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说它是好时代,是因为,吃的盐多的人已不具备指导别人人生的资格了。互联网大潮下,每个人都被拉到了同一个起点,了解商业思维模式,在互联网下培养出来三观的90后,虽然最大的才27岁,却已经有一批人进入了中产阶级。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努力什么时候都不为晚的真理,于是,76岁作画的摩西奶奶,79岁走T台的王顺德老大爷也像潮流那么火过一阵子。
坏时代,是因为我出生在一个排资论辈的年代,终于熬到了30岁,年龄反而成了劣势。尤其是现在我这种,大龄、未婚、未育的女生,出去找工作被嫌弃的不得了。即便是已婚,也会遭遇职业断层的危机,一面是年轻实习生上来的竞争,另一面是生育前岗位没有上层提高的压力。这种30岁焦虑,又难找出合适的参照来缓解。
更悲惨的是,我面临着是一个对未婚女性并不友好的社会,尤其在婚姻市场上,人们的目光都盯在姑娘的年龄上。我记得《中国式相亲》第一集里面有个是40岁的女嘉宾,煲的一手好汤,且长相漂亮大方,丝毫看不出岁月的痕迹。面对23岁的儿子为这位女嘉宾爆灯后,男嘉宾的妈妈,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像你今年四十岁。你知道男士吗?二十岁的男士是期货,三十岁的男人是现货,四十岁的男人是抢手货。
这恐怕是让人不忍吐槽又再不能现实的问题了。在过去的年里,每个归家的未婚男女都深有体会,当90后都要想方法应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30岁的姑娘再去相亲差不多是自取其辱了。
-2-
我并不排斥这种挑菜一般决定婚姻的方式,实际上,我从20岁毕业,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就开始相亲了。
我是那种按照父母期许长大的乖乖牌女生,上学的时候好好上学,没有恋爱,整日图书馆和自习室度过青春,即使工作之后,每晚也是9点之前回家,10点左右按时睡觉,拥有着老年人无与伦比的健康作息,生活简单又稍带乏味。
我的老妈思想保守,大概觉得女生会打扮就会变坏,再加上家里也没钱,所以我的学生时代主要以学业为主。因为从小就不会打扮,天生就缺乏审美的眼光,长大后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样的衣服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即使并不便宜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也没有别人好看。
20岁的我就这样笨拙,不自信,不漂亮,知道未来很长,但并不确定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相亲六年下来,只收获了一堆奇葩的遭遇。
第一次相亲对象是叔叔生意上的朋友家的儿子。对于这种目标不明确的介绍,虽然不大情愿,但还特意请了假。叔叔是介绍人,那天他特意去理发,把四个轮子的车洗了洗,随后过来接我去相亲地点。一路上对我各种批判:衣服颜色颓废,没有化妆,眼镜难看,甚至拉我临时下车去眼镜店换一副眼镜。相亲男是一海龟,迟到2个小时后,开四个轮子过来,当他把车停在门口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原来叔叔洗车时多么英明的选择。
整个相亲过程异常尴尬,基本上就是家长相互查户口,谈论生意,顺便帮俩人相亲,最后留下“你们俩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时间。我像一个等待面试结束的应聘员工,小心翼翼的回答,“没有”。场面冷了几分钟后,女主人识趣的把两个谈生意的家长拉走,留下两个陌生人面面相觑。这时,我启用了同事传授的“救场模式”,同事如约的给我打来电话,谁知道对方也套路深,电话一同响起,最终,我们在各自电话声不甚愉快的结束了。
网上有个帖子说“相亲就像招聘,是个技术活”,比如
相亲前准备: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搞清楚对方状况,不合适不要见面;
相亲过程中:着重对双方价值观、金钱观、家庭观进行交流沟通;
相亲后评估:没兴趣,闪人,有兴趣,开始试用期。
仔细逐一看来好像确实有那么一点道理,后悔没有晚出生几年看到这个指导方案。回顾自己的相亲经历,几乎经历了各种雷区:因为没搞清楚对方状况,遇到过武大郎版马叔叔的“傲气男”,介绍人安慰我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未来年薪几位数的款爷;因为没沟通三观,遇到过对我大谈蔬菜种植经验号召与我一同致富的“创业男”;还有将我社交网络上所有朋友全部加一遍,宣称离了我活不了的“痴情男”……
那时我的亲生闺蜜曾针对性的提过建议和批评,评估的结果就是我不会包装自己,起码连张像样的照片都没有,拿什么给介绍人相亲。于是,我在某一段时间,深刻研究了各种写真热门pose,后来大失所望。那些年流行的风格无一不是妹子们穿着象征“清纯”的白衬衣,做出各种“老公不在家,我很寂寞”、“受不了了,快来撩我的”的姿势,这种羞耻的动作我一定放不开,还是弃了,继续用我的毕业照愈战愈勇。
后来的后来,我真的用自己蠢萌的毕业照,招来了一个不嫌弃我朴实有内涵的男朋友。他大概勉强符合2014年最佳男友标准(具体项目请询问助度娘)。对了,这不是相亲来的,他是我自个认识的朋友,属于窝边草。还有,现在这个人已经是我不愿意提及的过去式了。
-3-
相亲六年,彷徨两年,我都学到了什么?本不想写这个问题,毕竟不是老司机,我只有失败的经验,没有成功过,但是,我想从自我成长的这些年来告诉与我相同的姑娘,这些坑都如何避免。
首先,连情绪都管理不了的人与猴子无异。
脱不花在《快速整理心情的想法》中提到,“情绪管理能力并不属于情商问题,而是智商问题”。我深以为然,毕竟,当一个人整日被情绪笼罩,脑子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很多姑娘在恋爱中都有爱作死的毛病。当然大多数不会承认,只会说自己有点小情绪,小敏感,爱对方才在乎对方。她们会因为男朋友做了错事怒不可遏,伤心欲绝,但后来当男朋友拿出认错的态度,她们又会感动万分。她们的情绪按钮只有“生气”和“感动”两个可切换,毫无平衡点。拥有这种状况的姑娘,大多数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在爱情里吃尽苦头,要么因为自己颜值勉强hold住自己的坏脾气,继续愈勇愈挫,别问我为什么知道的。
我这么说并不是不允许有情绪,有情绪并没有什么,这是我们的基因在作怪。但是,和情绪不稳定的人在一起时间久了,会变得患得患失,易怒暴躁,疲惫不堪,这样的伴侣是一种消耗,也是一场灾难。针对这种把对方相处尸化的状态,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会提高对情绪的感知能力,找到行之有效的面对负面情绪的处理办法,同时也要远离一切负能量的人。
想给愿意改善自己情绪的人推荐两本书——《爱的五种语言》、《好好说话》。前者会告诉没法选择投胎的情况下,如何拥有幸福的能力,后者会让你摒弃那种“说话总是说不到点子上,逻辑不清语序混乱,一言不合就起情绪”的人生。
颜值即正义,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
男生没有看上你,一般就一个原因,长相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不同的男人,对外在的要求也不同,不要责怪男生不了解你内心,再好的内心,过不了第一关没有用。这就跟应聘工作一样,简历不达标,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有些男生提起对伴侣的要求时会说,“没什么要求,谈得来就行,”或"有眼缘”,其实这话就是扯谈,真相就是,好看就行,对于丑的,都谈不来。没有人不喜欢长得好看的人,所以千万不要相信对方看上的是你其他优点,其实只是因为在同等条件下没有更好的选择罢了。
对于五官都端正的普通人来说,只要做到对身材的自律和穿搭的学习,你的颜值都会提升到中位线以上。有句老话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当你变漂亮之后,就会发现,无论是感情还是工作,或其他方面,都会像开了挂一样的顺利。我就是例子,当我瘦了21斤的时候,一向视我为路人的朋友,见到我都会替我拍照夸我漂亮了。(无奈脸)
停止你的圣母心,两性相处的最高法则是吸引并非牺牲。
这是我花了很久才学会的功课,也是我27岁从家乡四线小城市来上海的原因。从小到情绪价值的提供,大到换工作换城市,都为了追随男朋友求一份稳妥的婚姻。殊不知,在这个甚不安稳的时代,最无用最愚蠢的行为就是为别人牺牲。无论你做得多好,都无法收集所有的赞,也得不到百分之百的爱,只会让你看起来毫无价值,也会让对方沉重窒息。
后来,我在一篇文章里学到了一个概念——“过度需索”,才明白自己一直希望用伴侣来满足对安全感和爱的需求,而不是彼此支持。人们终其一生,都会有很多需索,需要建立自己的支持体系,用不同的人来满足要求,并非将所有的关注点都投在伴侣身上。
我原本有很多爱好,比如写文,比如旅行,当为感情舍弃了圈子,也舍弃了那个做最好自己的机会。有人说,遇上喜欢的人,努力去追,哪怕卑微一次又何妨。但我想说,这种圣母心的跪舔行为相当于吞一万只针,当你抱着投入全部的念头,遇到输不起的状况就再正常不过了。在男女之间相处的模式里,应该做的是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以自己越来越好的面貌去吸引对方,而不是靠讨好来维系这段感情。
现在,我很充实,每天坚持早起、健身、读书、写文、做手账、听音频,周末会去看展览,各种集市,还有同频的朋友。精力分配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层次,我拥有了比以往质量高几倍的生活,也深深相信一个人过的开心,不管未来遇上左先生还是右先生,谁都会开心。
相信原生家庭带来的一切烙印,从而尽力避免它。
被下架的《巨婴国》热的那阵子,好像网上任何心理学文章,不提“原生家庭”都有点说不过去了。不可否认,双亲和睦的家庭成长出来的孩子大多数人格健全,即便单亲家庭的人,如我,长大后要吃尽苦头、用力学习爱的功课才得以拥有爱人的能力。
所以,对方的父母,尤其是父母的格局很重要。所谓格局并不是高知家庭才有的专用词,至少有一方,是眼光和见解高于同年代人的。这样的父母,即使受年代所限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也会明辨是非,会给子女以能接受范围内的高度自由,尽力提供最好的教育。在我理解的“教育”,不仅仅是文凭教育,还有行走于社会的知识和价值观。
如果不能,那么请选择拥有自己主见非“巨婴型”的人作为伴侣,因为一个人成年之后还处处以父母意见为准,为父母妥协的人,并不见得是有“孝顺”这种美德。原生家庭是一个直观的筛选,但也仅供参考,毕竟未来面对的这个人,他对婚恋的态度和家庭模式的标准,才是最为重要的。
-4-
在很多年以前,盼望着30岁,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必将拥有成熟的心境与完美的家庭。当我无限接近30岁,尤其是历经很多变化的这两年,我开始思索一个问题:女人30岁之前一定要结婚吗?那些相亲相爱的经历告诉我,从内心上来讲我还是渴望被爱,独立的生活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不需要爱,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条回家的路。但我也不惧怕别离,不忧心等待,因为那个家啊,只有真正适合你的模式,才会与之共建一种最深层的亲密关系,驱散生而为人的孤独。
很喜欢刘瑜说的一句话,“一个人要活的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妥,有召唤,爱自由”。我也曾像她说的那样,刚来到一个城市,一个人等着天亮,一个人等着天黑。如果说孤独有十个层级,那么我真的有过十级的孤独:一个人搬过家,一个人去医院……这两年,我学会最多的,就是忍受孤独,与自己独处,就像适应一种残疾,它让我逐渐明白,并不能依靠任何人,也没有谁能代替你成长。
我到了一个连一包薯片都不能吃的年龄,清楚的知道多吃一些垃圾食品,将需要跑步三十分钟才能消耗掉;我已经接近一个传说中再不嫁人都已经嫁不掉的年龄,同时我的身边还有大量婚姻不甚稳固岌岌可危的同龄人;我要学着去冲破职场的天花板,想着晋级中层的事儿,开始为房子、理财、保险这些“大人世界里的事情”烦恼,然而,我还是不怀念我的青春。
跟那时相比,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懵懂的白纸哪里比得上岁月从容?虽然缺点还是有,但我最终把握了改变命运的方法,那就是自律和理性。我甚至有点懊悔,这种觉悟,为什么没早点知道呢。
我又很幸运,如果真的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很多该跳的坑还没跳,该懂得道理还没懂,那才是生活最悲哀的地方。
所以啊,努力走好未来的每一步,那都将是属于自己的万里路。不信你看陈意涵的三十岁,反正我觉得挺酷。
- END -
谢谢你长得这么好看还关注我
如果认同,请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