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名叫枯枝败叶的种子--《枯枝败叶读后感》

本来是嫌弃kindle中的《1984》错别字太多,再就是怕这本书说不定哪一天就消失不见了,所以就跑去京东下单买本纸质版,一不小心看到了《枯枝败叶》和《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就一起买回来看了,结果《1984》先扔在了一边,果断拿起了《枯枝败叶》。一共144页的中篇小说,断断续续看了三周多,加上马尔克斯早年的笔法,读完整本书的时候我甚至都不知道之前写的是什么了。

翻开前几页,看到“马孔多”的时候,就知道《枯枝败叶》可以看做是那本流芳百世的“多年以后…”的前传或者外传。一堆由其他地方的人类渣滓和物质垃圾组成的杂乱、喧嚣的“枯枝败叶”席卷了马孔多,不知道哪里来的莫名其妙和镇上全部的居民结下梁子的医生,执意要履行承诺安葬医生的上校,根本不能够理解父亲在做什么的女儿,和一个还不明白一切发生了什么的孩子,144页的书中讲述了讲述了给医生安葬的前后几个小时的事情,从三个人的视角进行叙述。不知道马尔克斯花了多久完成这部处女座,但可以肯定的是,笔法确实很稚嫩,可以看出,他用尽了当时他所会的、所能使用的一切写作手法,最后的结果却还是把一切的一切一股脑的丢给了读者,没有由来提出了一大堆问题:上校是谁,医生从哪里来,为什么医生无论如何都不肯就镇上的村民,医生不为女仆看病女仆却死心塌地的和医生姘居,女仆最后去了哪里,医生到底和上校具有怎样的关系以至于上校要对抗全镇民意为医生下葬。在全书最后,整个故事稍微有了一点感觉的时候,一切又戛然而止,整个故事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

或许他并不想告诉我们前因后果,或许根本就没有前因后果。整本书的笔法虽然根本完完全全无法和《百年孤独》相提并论,但是却拥有着和《百年孤独》一样的气质:冷静,波澜不惊得令人心慌。时间就像平稳流动的河流,水波不兴,故事就像真实发生的历史一样躺在纸上,即便明天天翻地覆、世界毁灭,今天依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果然他和他最喜欢的作家一样,“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叙事者的语气平静也就罢了,连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是那么的淡定,一切都在静静地孕育,静静地出生,静静地成长,静静地衰老,静静地死亡,一个家族七代人的兴衰本应该跃出纸面的波澜壮阔,但是仿佛又有一只无形的手把它们按回到书本里,倏忽之间合上了书,不留痕迹。

最难能可贵的依然是坚守。《枯枝败叶》的实际销量是300多本,这也怨不得别人,读上一遍之后甚至都不能让人明白谁是真正的“枯枝败叶”。这本马尔克斯自己认为的“最真诚、最自然的小说”,显然当时的编辑老爷和读者们并不买账。但1955年出版的这本小书为以后马孔多和布恩迪亚家族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在12年后的拉丁美洲土地上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但更让人敬佩的,是在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在一个作家已经获得了世界上所有属于作家的荣誉之后,1985年《霍乱时期的爱情》依然精致动人,也许这只有对写作有着极高天赋和执着坚守的人才能做得到。

惯例都是会看一下豆瓣的书评,除了如约打卡签到的张公子,有一部分也会简单粗暴:“烂书,不知所云”,“麻蛋我就不知道这本书好在哪里”之类的。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写长评论的一般都是打四星和五星的,一星的骂娘的一般只写短评论,果然要论证一个事物好,必须费尽心血的摆事实讲道理,但是骂街只需要怒怼几下键盘。不多说,不然“也”成“枯枝败叶”啦。有意思的是还有一姑娘,说“风格不适,《百年孤独》我可以不用看了”。真庆幸,先看了《百年孤独》,不知道您现在是不是会觉得有点遗憾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古人说,伴君如伴虎。翻阅史书,常常看到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身首异处。文韬武略的近臣,流放边陲,客死他乡。每每...
    景行弘毅阅读 2,860评论 0 1
  • 韩国法务部于12月20日向国会提交了以“对没有缴纳500万韩元以上罚款的人,通过交税信息或金融交易信息的追踪、扣押...
    李圣翔阅读 5,673评论 0 0
  • 事情源于友人R君在票圈里发的这样一条: 饱受各色美式“美”食荼毒的我,不提看见图片了,连听别人提起名字,都会食指大...
    也会怕阅读 3,068评论 0 1
  • 小曼说阅读 1,339评论 2 0
  • 落叶始寒来,圆月自有时。何堪衣负重,身冷君自知。棱镜花容多月貌,岂可辜负一心识。蕉叶暖人君暖叶,胜过古人题叶诗。心...
    芭蕉叶大好作诗阅读 3,567评论 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