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肖培东老师的一堂高三作文课《小小鸟窝,大大世界》
本节课是分为四大板块来设计课堂教学的:一、聊天式导入-小草联想
这个聊天,很生活化,很有自然的气息,"冬天"和绿意这两个词,一个让人感觉萧条冷色,一个使人觉得春意盎然,显然这个话题学生很感兴趣,就是问你们知道当我看到了,冬天里的那一抹绿色是我看想到了什么?这不像我们平时上课时比背的课堂导入,也看不到常规的学习目标展示,然而此时学生已经置身于课堂氛围中了,真是润物细无声,一个生活化的聊天,让学生在不觉得学习中开始了学习。它决不仅仅是暖场,更是一次升华,学生的思维的提升。也就是说教师能够从学生忽略的生活感悟切入生活与思想产生共鸣。肖老师围绕生活的某一点进行作文说话,这个教学的切入点选择的相当精妙,引入了平凡事物,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作文情境。让孩子从身边的小现象入手,那一抹绿色是校园中很不起眼,但是蕴含着巨大能量的触发点,如何利用好这个点,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肖老师让学生猜想教师自己面对绿色想到了什么,其实,就是他抛出了一个教学主问题围绕绿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情感。学生挖掘出属于自己对生命的,对绿色的多重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教学的追问。当学生能够想到希望绿色,温暖,活力,顽强这些词语时,这些都是由此迸发出的美好想象。这个时候教师在深挖一井,继续追问,学生说想到了教师上高中的时候,教师自然弹出学生求学的不易,引得学生的共鸣。
二、有一种人生不是运气-感悟自然
那一抹绿色有多种解读,教师选取其中的几个点儿集中研读阐释,生发不是运气,而是一种强大的意志力,实现了凡常物象精神的升华,看到了冬日小草的顽强生长,发现了王强背后的艰辛不易,鸟窝的建筑还有其技巧,最终解释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老师带领学生抽丝剥茧,采用描述事物-特征表达-内涵挖掘-语言表述等教学流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言说,此时用自己的精炼的语言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榜样,让学生有了前行的方向。
三、品位鸟窝
不断挖掘平凡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那思维向具体写作的道路靠拢,挖掘鸟窝背后蕴含的东西。围绕鸟窝进行多角度的延伸和发挥,鸟窝让学生想到奋斗家,亲情友谊城市时代,这都是从鸟窝这一原点进行发散思考的结果,实现一材多用。而学生在言说达到一定层次的基础上,教师顺势推进,让学生探究其中的原因,其实让学生有一个推进写作的抓手,用"什么现象+怎么样"的句式组合,有基本的写作格式的指引,学生有"路"可依。
四、让鸟窝走进高考作文
肖老师说:"一个鸟窝就是一个世界,是我们生活的全部,里面又温暖有情感有细节生活的很多东西,有感受有哲理生活的很多真谛都是那棵高高树上的鸟窝所能涵盖的,让我们看看鸟窝能不能走进这些作文题目。"《时间去哪了》《这世界需要你》《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经验与勇气》,鸟窝写进作文里,的小片段,利用鸟窝去思考,表达鸟窝与他们之间的联系。想想村头的那个鸟窝,想想鸟窝与人共度的岁月,想想你对鸟窝的感受,想想这些作文题目,你就会涌出智慧的语言,四个小组各自选一个题进行练习,20分钟后展示习作。
这就是肖老师的,通过一个写多个凡事物象的写作价值,教师让学生通过一个鸟窝实现了四个不同题目的写作,教一个写一类,一点写一面。而且现场展示学生的习作,给人一种情感的冲击力,孕育着浓厚的生活烟火,彰显生活中所蕴含的巨大的写作价值。无论是奶奶带给孙女的温暖,还是与父母的交流成长,亦或是搭建鸟窝的热情,动力和勇气,都是学生在文档中表现出来的。真是经典而又生精彩生成的课堂。这样学生写出来的议论的作文就不是空洞的说理。学生作文能力的成长,证明教师前期的课堂铺垫和引导功不可没,不但让学生联想造句、说话朗读模仿,逐步达成最后的效果。而教师又不止于此,在学生朗读展示自己写作片段的基础上,又有点拨、指出优点,进一步指出前进的方向,让学生不断前进,走得更远!
肖老师唤起学生对平凡生活的敏感度,注重对物象秩序进行思维方面的开发,从说话到写作的逐步发展,示范与引导的教学价值,缓和而扎实的教学节奏,这堂作文课鸟窝里的大世界,我们真的学到了很多。
肖老师的课堂让我有了很多思考,教师在解决课堂疑难的时候会不会用教学抓手,用什么样的教学抓手真的很重要,我们如何站在课程的高度去教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从名家的课堂中寻找书本答案,做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学习、思考、实践、写作,继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