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喝鱼汤…”外公用手比划着,“哪有鱼汤,每次给你做的鱼汤,都是要农村本地的黑鱼,哪天天都有啊”妈妈抱怨道…
“还喝鱼汤呢,老头子都躺在床上,一天到晚什么都要,怎么不起来挣钱啊?又不动弹,又不配合,这也要那也要……”外婆在客厅来来回回说着“妈!你少说两句,鱼汤不是我做么,又不要你烦的!”妈妈大声对着外面喊“我是今天没买到本地的黑鱼,养殖的没营养,就没买,我看到的了肯定买啊…”
自从外公手术后回到家后,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有很多次,不是外婆抱怨就是外公怪家里小孩子照顾的不好,全家都陷入巨大压抑中。
外公年轻时是村子里的会计,有点文化,认识字,人也好,严谨,实在,帮忙给队里算账,对于大家来说,是个挺好的人,而对于外婆而言,是另一个世界的人…
外婆很能干,9岁就会扛着农产品到镇子上去卖钱,12岁走很远的路,为了换些钱补贴家里,不认识字,善良,漂亮,某些方面,还很聪明,特别是种菜上,种的菜比大家都好,人情世故受得多,也懂得多,靠着自己那份朴实,如果没有嫁给外公,我想,也会拥有一个平静温和的家庭吧。
老一辈的人,在一起,不像现在,要求志同道合,要求我们心心相印,你懂我理解我,那时候,双方家庭差不多,男生女生不是残疾人,差不多也就都可以了,所以自然而然的,在一起结婚生子过日子了…
外公爱吃干饭,外婆爱吃软饭,外公不吃零食,外公最爱零食,外公耳朵不好,喜欢电视机很大声,外婆怕吵闹,外婆不会做饭,外公就喜欢一边喝酒一边吃小菜,外公爱干净,衣服要整齐的,外婆不修边幅,衣服可以穿就行,外婆去哪都会把衣服弄脏,外公去哪都干干净净的,外婆喜欢去儿女家,外公不爱去儿女家,总之,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和谐,曾经我以为互补也很有意思,可是相差极端的,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在里面,只是大家凑合过日子的话,就是一种过错吧。
因为长期的无法沟通,外婆在外公眼里,就是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只会做错活的老妇人,外公在外婆眼里,就只是好吃懒做不挣钱脾气大的倔强老头,外公会因为一些小事,动手打外婆,外婆每次就只能自己忍受,时间太久,次数太多,忍受变成憎恨,而他们都没有离婚意识,并也的确一直对对方保持忠诚,这也是我们小辈看不懂的地方。
外公好容易捡回一条命,在医院留院观察时,儿女不断的去劝,劝外婆去照顾几日外公,外婆谁也不理,每日凌晨就去田地,浇菜喂鸡,偶尔见到同村的人,关怀的问外公病情,就随口说还没死,在医院不省心,谁都拦不住,妈妈也开始对外婆有一些怨言,可是上一辈的事,小辈都是没有理由去指责去干涉。
直到有天,外婆来妈妈店里,拉着妈妈的手,聊了很多她和外公之间的故事,外婆哭着说,心被打冷了,完全对他没有任何感情,死了还好,不死,回家里还是会打,生病躺床上,也会用东西打,所以,都别劝了,趁着外公在医院的日子,过几天自己想活的日子……
其实,我不知道这样的感情在中国,是多还是少,正不正常,对还是错,错了又该如何,只是觉得非常的无奈,我非常的希望外婆可以和别人家的外婆那样,在病床对外公不离不弃,无微不至,也非常的希望外公和别人家的外公那样,对外婆更多的是体贴和宽松,然而那毕竟只活在微博抖音里面的感情,对他们而言,很多的是现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