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节帕尔默通过对医学院的缩影式教学及社会研究方法课的缩影式教学两个案例具体向我们展示缩影式教学的成效:将伟大事物置于注意的中心,为教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学生与主体联系的空间变多,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共同学习,结果是学生学的多、学得好,并且还能灵活运用知识,适应世事变化。
开放空间与技术手段
虽然了解了缩影式教学的妙处,但是在执行的时候总是容易被传统教师职业操守干预。
像大多数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一样,我接受的教导一直是占据空间,而不是开放空间毕竟我们是知识的拥有者,因此我们有义务将所知的一切告诉他人
如果我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占据可用的整个空间,我就不配拿教师的那份薪水
几乎所有的专业人员都被这种谬论误导,我们只有以自己学到的广博知识占据整个空间,才是对客户提供的最佳服务
在转向不落窠臼的教学时,总有一些我们对学生服务不周的日子,我们的职业操守总会让我们感到内疚,为了消除内疚的根源,帕尔默指出,我们至少需要做两件事:1.转变观念——开放学习空间比占据学习空间需要更多的技巧与权威;2.尊重和开发创建学习空间所需的各项技术手段。
转变观念,前面4小节都有谈及,这一节帕尔默把重点放在技术手段的探讨上。开放空间也应有技术手段的支持。
上课前就需要一些技术手段——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构思作业、安排时间等,如果不能未雨绸缪的做出适合与开放空间的抉择,课还没开始,空间便消失了
一旦我走进教室,关上大门时,使用和保护空间就需要另外一套技术手段
1.“提问”的技术,有些问题关闭了空间,有些问题则开放了过多的空间,提问的技巧在于问出恰当的问题
2.“顺水推舟”的能力,即能将师生一对一的问答巧妙的因势利导变成激发全体同学各抒己见的群体对话
3.激励学生参与对话的能力
4.对学生所说的话加以提炼和释意的技巧,即在何时用何种方法勾勒将各种意见贯穿起来的主线,从而彰显出确证旧知识和引向新知的探求轨迹
5.“ 再构”的能力,即将我们的现在所学明确地与相关的“推陈出新”联系起来的能力
最后,帕尔默指出为了营造这种教育空间,我们必须熟练地掌握不可或缺的这些技术手段,并还要学习其他的技巧。
共同体:变异与障碍
前文提到,教师可以通过掌握某些技巧,创造开放的教学空间,在这一小节,帕尔默又指出教无定法,求真共同体,可以是公开互动,也可以是戏剧,也可以是内在对话,一味的模仿只会产生变异。复制求真共同体可用的正确方法只能是出自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这也是保持求真共同体不变异的基本方法。
正确的方法似乎是与学生围坐一圈,共同探究处在圆心的伟大事物,但是创建课堂上的共同体,还有其他的方式,有些方式完全有悖于共同体这个词通常引发的互动式接触的这种联想
无需公开互动甚或无需面面相对的场面,也足以产生震撼人心的强有力的共同体形式
这一小节中,帕尔默还指出,创建求真共同体会遇到诸多的障碍:
1.只要师生关系仍属于地位与权力的不平等关系,教育永远不可能形成任何形式的共同体……人们在地位与权力毫无差别的情况下,才可能有共同体……取消分数后才能形成共同体
面对这个障碍,帕尔默指出,评分的确代表的是权利,但我们该探究的不是如何消除这个权利,而是如何利用这个权利取得好的结果。课堂对共同体的真正危险,不是师生在权力与地位上的差别,而是缺乏这些差异可以催生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当师生彼此互不依赖时,共同体就不存在
2.师生难以形成共同体的症结,在于像大多数专业人员一样,教师所受的专业培训是在完全自治的条件下进行工作,这种从业模式使教师及其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不必依赖学生,我们这些教师要取得成功,根本不需要依靠学生
针对这个障碍,帕尔默指出,如果我们愿意放弃旨在自我保护的专业自治,我们像学生依赖我们一样去依赖学生,我们就会更加走近求真共同体所需的师生的相互依赖关系,那么此时此刻通往共同体的障碍就会消除,师生会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助互惠,而充满惊喜与活力的学习会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