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毛姆的自传体小说《人性的枷锁》

1915年,英国作家毛姆写出了自传体性质的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

读了毛姆的很多本书了,《月亮与六便士》是天才怎么成功的,而近日读完的《人性的枷锁》则是妥妥的普通人怎么挣脱人生的种种束缚与枷锁的!

人的这一生,真的就是一次次与困境的博弈,一次次摆脱自身的枷锁的过程,从而让自己成长。

                      一、克服自身缺陷的自卑,挣脱自我束缚的枷锁

菲利普自幼失去双亲,从一出生就有一只坡脚🦶,走路一瘸一拐的,这让他一直自卑和敏感。

上学时在学校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口中的”瘸腿的笨蛋”!这一自己无法改变的自身的缺陷,让他很长时期里没有朋友,沉默寡言,有极强的心理负担!

甚至有一段时间,他完全把希望寄托于宗教上,虔诚的信仰了一晚上,可第二天早晨起来,他的坡脚还是那样,他一度对自己信仰的宗教都有了质疑!

工作后也也因自己的坡脚羞愧难当,直到自己学医做助理时,来了一位和自己一样坡脚的小男孩,小男孩活泼开朗的性格,却对自己的坡脚完全是另一种态度。他也从中学到了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挣脱自我束缚的枷锁! 二、勇敢尝试,理性止损,职业枷锁也将打破

菲利普的职业规划是遵从伯父的愿望,做一名牧师。

他也不负众望,学习成绩优异,很有希望能去牛津大学学习神学。

毕业在即,他觉的他不喜欢,又跑到德国去学德语,后回国后,在家人的建议下去做会计学徒,去伦敦学会计了。

可没工作多久,他发现会计工作繁琐而单调,十分厌倦。

别人又建议他去学艺术,说他的画画的好,鼓励他去巴黎学画画。

在学画的过程中,他结识了普赖斯,一个没有任何绘画灵性,却异常勤奋和固执的女孩。

当画师明确告诉普赖斯没有绘画天赋和前途时,这个女孩依旧置若罔闻,固执前行。

结果是越画越糟,最终贫困潦倒,在简陋的出租屋里悬梁自尽。

从这件事上,他直接请教自己的导师,自己在画画方面以后的前途会怎样,导师也直言从他的作品看不到特别大的才华,建议做一份以后能养活自己的工作。

之后他子承父业,就去学医了,到伦敦圣卢克医学院,从事酝酿已久的医生职业。

在学习期间,他刻苦攻读,认真钻研,通过不懈努力,顺利毕业,领取了行医合格证。

实习期间他温和的脾气,让很多人喜欢,后来也在救治病人的期间,他越来越觉得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同事也让更多人得到了他的帮助而开心。

电视剧知否里盛明兰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既入穷巷,就应该及时掉头才是,不可等一世消磨,悔之晚矣。”这句话是明兰在宥阳老家对淑兰姐姐婚姻的看法,但我觉得这在职业选择和规划上也是很适用的。

人生之路千千万,不是每一条能直达终点站,也不是每一堵南墙,都值得去撞。

方向偏了,选择错了,哪怕再不甘心,也要壮士断腕,懂得转弯,这才是脱困破局、拓宽人生的关键之道。

理性止损,是自我救赎最好的方式,更是一种懂得取舍的胸襟和智慧。

三、情执一破, 万般皆破,打破爱情枷锁

爱情中最忌的就是执念。

一旦深陷错误的执念不能自拔,就会自寻烦恼,累并痛苦着。

在菲利普的一生里,他遇到了两个女人 。

一个是自私、势利而又虚荣的女招待员,米尔德丽德;

一个是真正让菲利普感受到真爱的萨利。

菲利普最先遇见的是米尔德丽德,他与米尔德丽德彼此相互嫌弃,厌烦。

后来,菲利普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这个嫌弃自己的女人。

即使知道这个女人庸俗、拜金、自私自利,但菲利普始终深爱着她,甚至甘愿出钱让她出去私会另一个情郎。

不平等的爱情,终会以不完美而结束。

最后,在萨利的怀抱里,菲利普找到了自己一直想要的爱情,没有痛苦和煎熬,了解到——爱情并不是只有哭喊、眼泪和热情这一种形式。

在这2段爱情的过程中,菲利普感受到了爱情的模样,最终也摆脱了爱情带来的枷锁。

写在最后,一段从别人处偷来的文字:生命总有裂缝,生活总有残缺,扣在身上的各种枷锁,是生活的考量,也是成长的洗礼。 生命的希望之光,总会通过那些缝隙和缺口,照进现实和梦想,指引你战胜自我,走向新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