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开车途经环城路。
有一个陌生的电话进来。
说是朋友介绍,需要一台设备,问了下大致的需求。
问:多少钱?
我回了个大概的价格,因为是朋友的介绍,报了个比较实在的价钱。
对方说:这个价钱就不跟你买了。
我:哦,要不你找别家的机器问问吧。
然后对方挂了电话。
做销售到今天也有不少的日子了,说实话自我的评价确实不怎么样,最少不是一个好的业务,很是汗颜。设计兼顾业务,常常有顾头顾不了尾的感觉。
今天看到一个关于用户心理消费账户的分享,觉得挺有意思,也挺有感触的,胡扯几句吧。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的业务做的很失败呢?
因为我经常是在与客户的接触中,满怀激情的跟他聊了很久,介绍了半天,我的产品他也确实很心动,似乎觉得什么都好,但是,我最不想说的就是这个但是!
但是最后就是觉得太贵了,没有成交!
或者我自个认为客户很认可我提供的价值,就是最后没有给我钱。
挺失败的,是吧?
然后为了自我平衡一下,觉得客户很小气,不识货,只认价钱不看价值。
有多少人和我是一样的呢?
真的是因为客户小气吗?
可是很多时候会发现他的包他的表都很奢华,开的车也是BBA这种车,并且他的办公室也很气派。
小气和大方是相对的,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些所谓小气的客户变得大方起来呢?
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所谓绝对的小气,也没有所谓的大方。只是一个人对一个商品的价值的判断,他不认可你的这个商品值这个价格,可能会在这件商品上非常小气。
可是在很多其他商品上却非常的大方。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仔细的想一想,是不是钱这个东西在我们心里面其实并不是统一存放的呢?
我想我们应该是把钱分门别类的存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面。
比方说生活必要的开支账户,家庭建设和个人发展的账户、情感维系的账户,想要休闲的账户等等。
举例说明。
比如今晚你打算去看一场关注了很久的球赛,刚要出发的时候,发现自己刚买的一张价值200元的交通卡弄丢了,这个时候你是否还会去看呢?
很多人的选择是会去。
虽然很心痛,但球赛归球赛,不能因为交通卡弄丢了,就不去看球赛。
可是如果我们把情况变了一下,你刚要兴奋得出门去看球赛,突然一摸口袋,发现你打算用来买看球赛门票的200块不见了,这个时候你还会去看球赛吗?
这就出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同样是丢了两百块钱,交通卡里的两百块和看球赛门票的200块,在我们的心中其实是属于不同的心理账户。
交通卡的那个钱属于生活必须的开支账户,而看球赛门票的钱,属于享乐休闲的开支账户。
当交通卡的钱弄丢了,你会觉得这个与看球赛没什么关系,可是当用来买球赛门票的200块丢失的时候,你会觉得我已经在享乐休闲的账户里面消费了200块,如果再花这个钱就意味着消费了两次,所以有的人这个时候就会选择不去了。
绝大多数人都会受到这个所谓心理账户的影响,我们并不是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等值的钱财,那么有没有可能让我们去利用这个心理账户的逻辑,去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呢?
比如你是一个生产巧克力的厂家,你做宣传的时候说,你的巧克力多么好吃。
但是你想让你的顾客花几百块钱买一盒巧克力给自己吃,大多数人是舍不得的,因为他们会在自己生活必须开支的账户里面来做这个消费。
但是如果你宣传巧克力是送给爱人最佳的选择,顾客就有可能花几百块来买这个巧克力。
因为他要在他的情感维系账户里面来进行开支,所以你经常会发现,有些顾客买一些自己平常舍不得用的东西送人,因为这在他心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账户。
再比如说你是一家装修公司,设计完成报价的时侯,客户觉得你的装修方案太贵了,那么就有可能鸡飞蛋打。你的心里一定是非常失望的。
如果换一种思维呢或者说认知呢?
这个时候你如果能让他明白,你的装修方案其实是非常精妙的,帮他省下了4、5个平方米的面积,他就有可能会非常的动心,为什么呢?
因为他会觉得你是在帮他买房的账户里面省了钱,而不是在装修的账户里面多花了钱。
到底什么叫心理账户?
每一个人其实把同样的钱在心里面,分门别类的存在了不同的账户里。
你要改变顾客对你商品的认知,让他从不愿意花钱的心理账户,转移到愿意为此付钱的那个账户里面去,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客户其实并不真的是小气,而是你的这个商品并不在他愿意为此付费的那个账户里面。
如何找到那个愿意为此付费的账户呢?
这是个难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别问我,我也没有找到,如果你找到了别忘了告诉我哈。
今天是正月十五,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万事顺意!幸福快乐每一天!���p����h2jK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