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什么样的?
我将怎样在这个世界中生活?
我怎样才能成为我自己?
这些哲学问题,相信每个成长的儿童都会思考过。答案如何,相信成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与思考。对于儿童,该如何与世界,与自我相处呢?需要借助童话的魔力。
童话故事展开情节的方式与儿童思考和体验世界的方式是一致的,这就是为什么儿童对童话故事深信不疑的原因。无论在什么年龄,只有那些契合了我们思想的故事才能使我们心悦诚服。皮亚杰认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孩子(2-7岁)是具有泛灵论特点的,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有生命的物体与无生命的物体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他们认为石头是活的,因为当它滚下山时,它也能跑动。河流也是活的,因为它的水在流动不已。儿童相信,在太阳、石头和水里面居住着像人类一样的精灵,所以,它们也能像人一样感觉和行动。就像在故事《太阳以东,月亮以西》中,动物可以自由自在漫游世界,能移动的东西都是活的,儿童相信风能说话,能把主人公带到他需要去的地方,并且,儿童可以把自己的灵魂投射进这所有的东西中。
儿童如何在童话中获得安全感。告诉儿童地球漂浮在大气层中,受到地心重力的吸引,围绕太阳旋转,但地球不会像小孩摔倒在地上那样倒向太阳,这些解释在他看来是十分混乱的。儿童从自己的体验中知道一切东西都必须搁在某个物体上,或被某个物体支撑起来,只有建立在这种知识上的理解,才能使它更好地理解出于空间中的地球,更重要的是要感到地球是安全的。因此,他在神话中找到了更好的解释,地球被搁在海龟的背上,或者被一个巨人支撑着,这样儿童有必要相信这个世界就被牢固的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全感。
科学解释需要客观的思维。理论研究和实验考查都表明所有学龄前儿童都无法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而没有这两个概念,获得抽象理解是不可能的。因此,对儿童来说,把大地看做母亲或女神,或至少是他的住所是很自然的,因为生长在大地上的植物滋养着他,就像他母亲用乳汁养育他一样。
在青春期晚期的青少年,需要花几年来相信魔力以补偿他在童年期由于接受强加给他的僵硬现实而被过早的剥夺了对魔力的信念,这些事青少年似乎感到现在是弥补生活经历中严重欠缺的最后机会。换言之,没有经历一个相信魔力的阶段,他们就经受不起成人生活的艰苦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