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河之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其众多的传统文化里孕育着众多的优良传统节日,清明节就是其中一个。清明节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原始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历法(阳历)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万物复苏,适合播种。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谚语。由于清明与寒食节的日子靠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纪念介子推而扫墓的日子,渐渐的,清明节与寒食节就合并了。以后就演变成清明节扫墓顺便踏青的习俗,因此清明之日追思先祖只献鲜花不烧纸。
我从小就对清明节感兴趣,跟着家里的大人一起进山去扫墓,一见到自家的祖坟,急急忙忙挂上一个长长的红纸条,表示对先辈的怀念与赞美,接着又是跪拜又是摆上粉猪粉羊祭祖。然后就坐到坟墓边的鲜花丛中,听大人讲述这位老祖宗生前吃苦耐劳,东奔西走谋生的故事。我就是听这些故仙的丰功伟绩的故事长大的。一边扫墓一边听故事,等到太阳快要下山了,累得精疲力尽往家里走,怀里还紧紧地抱着一大堆老天爷给的红火火的迎春花。
长大以后,由于工作在外地,很少很少在家里过清明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只是面对家乡的天空,双手抱拳,遥祭先祖。
去年不一样,我特意早早地回到家乡过清明节。还雇用了几个邻村的劳力把我家多年失修的老祖坟修整一番,加高了坟头上的泥土,清理了四周的竹木和杂草,一眼看去,就明白这是一座有后辈祭奠管理的坟墓。清明节头两天就买好了彩条与鲜花,并叫老婆早早地做好米粑米粉,鸡鸭鱼肉,饼干瓜果等贡品。节日当天吃完早饭,带上家人穿过一座大桥直奔本村的山林——祭坟。
春辉笼罩青松树,暖风吹拂祖坟山。啊——,一种无法形容的心情,看着自家那些显眼的祖坟。鲜花已插满整个坟茔!青石板的石碑像一本厚厚的书静静地立在那里,每一块墓碑留下的都是一部心酸的故事汇。
我家的祖坟众多,有埋在山麓之下的,有葬在山顶之上的。
我站在山坳向四周望去,山风,刮起一股忧伤的旋律,呼呼作响,只见松竹朝我点又头挥手。在群山耸立的包围中,我必是那山峰怀抱之婴儿。
于是我又爬上峰顶,看到一丛丛五颜六色的鲜花,开满山坡。阵阵浓郁的清香与山中的霞雾交织在一起,醉熏峰峦。山脉连绵起伏,高高隆起,俨然像无数的巨人肩膀。此时的我,自然成为了趴在长辈们肩膀上的孩童,原来我们永远是山的孩子。
当日天公作美,韶光淑气,清明清明,亲亲铭铭。山里伴着花香的阵风不断吹来清明节乡亲们拜祖的吆喝声,尽管昔日先祖的沧桑身影已随风而去,尸骨融入大山,但音容宛在,刻骨铭心。由此,每年春天无数的鲜花都在这大山里绽放,是季节的规定,是祖先英灵的再现,更是对故显恩泽的赞美!现在每逢清明时节,在我心中的全部概念就是拜山,唯有拜山才能唤醒我思乡的幽梦。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个节日,无论是置身于喧闹的城市还是生活在寂静的乡下,不管人在本地还是在他乡,都时常怀念心中那些曾经有故事的先人......
2018年4月2号广东·虎门新联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