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仿佛是我人生的分水岭,很多事情可以不为所动,随心而行。
现在内心时常会反省回顾故人、故事。当时若如何如何,也不必如此,但已成事实,我能做到的,即是不重蹈覆辙。
每个人的相遇都非偶然,而最难把握的,则是沉浸在相识里,主观封闭了周遭的一切,等从泥泞的沼泽里逃脱出来,才恍然明白事情真实的来龙去脉。一次次的经验让我学会以旁观者的角度与身边人接触,渐渐形成了一层保护膜,以便我可以适时洒脱的离开。这算什么呢?主观操纵的冷漠吗?但这样也不好,会错过真心。这世间,真心最难得。
我曾以为,把人与人之间的伤害度调整到最小的办法则是,把选择权让给对方。由对方来主导这层关系,好或坏,自己内心的负担则会小很多。但我所经历的经验,已自动形成辨别事物的第六感,开始时便以会将结局猜出了大概,形成了最坏结局的轮廓。
遇非良人,当断则断,此时掌握主动权,及时止损,则是上策。
有时会和好友谈下我对男女交往的看法以及自身经历,好友总会以一种过来人的角度对我说:你太较真了,现在的人都很现实,哪里会有真爱,谁会对谁非你不可?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爱一人”,牵手则是承诺,旧时的爱情,是我向往的。
过去的东西坏了,人们想的是修好,而现在的我们却只想着换。这到底是哪里变了?是时代太快,工作生活的竞争压力,让我们都已变成了没有感情的工作机器吗?还是我们的原则性越来越淡薄,变的越来越随心所欲?
最值得回味的总是经典,最好吃的招牌总是原味。以食物为例,现在不乏各种充满诱惑的好吃多味的美食,而养生学则仍是倡导原汁原味、五谷杂粮最是养人。年纪越大,我们越想抛开香料、色素及一切外界的修饰增料,想去回归最原本的物质。
“断舍离”代表的极简生活,亦是保留根本,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