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孙家栋的人生履历,妥妥的一部新中国航天发展史: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他都亲自参与。在孙家栋与中国航天的故事之外,人物情感浓度也成为《功勋》这一单元剧集的聚焦点,有钱学森与孙家栋的情同父子之情,也有妻子魏素萍与孙家栋不同寻常的伉俪情深。剧组还特意邀请孙俪出演魏素萍,客观上促成了佟大为与孙俪《玉观音》之后18年的再度合作。
《环球人物》记者2017年采访过孙家栋,见证了他在怀揣满腔热血追逐航天信仰的同时,在家国情怀、恩师情谊中的另一面,以下是原文摘编。
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的消息,“消息报出来没10分钟,天安门广场已是人山人海,等我要去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挤都挤不进去”。这个挤不进去的中年人,就是负责人造卫星总体设计工作的孙家栋。
弹指间,中年人已是满头华发,但换来了天上的星斗璀璨。“东方红”“北斗”“嫦娥”……在中国自主研发的前100个航天飞行器中,有34个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从当年钱学森慧眼识珠,向聂荣臻推荐了孙家栋之后,孙家栋的名字就和中国航天血肉相连了。
要采访这样的科技泰斗,绝非易事。谦逊,不喜抛头露面,躲着聚光灯走,是他们的特点;忙,七八十岁还醉心科研,连轴转,也是他们的特点。
“钱学森,绝对是我的恩师啊”
孙家栋坐在沙发一角,一只手紧握身旁一个巨大月球仪的轴——这只月球仪是按照“嫦娥一号”采集的数据绘制的。说到当年“嫦娥一号”成功绕月时他的一张经典流泪照片,他微笑着回忆:“不知道媒体怎么就拍下来了。我是经历过旧社会的人,那时什么东西前面都要带个‘洋’字,洋钉洋火洋油洋盐,因为我们自己生产不了。结果几十年时间,我们国家就能发射自己的航天飞行器到月球,实在太不容易了。当时我就是想到了这些,那种成就感和激动的心情,让我一下子克制不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