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在邓队的带领下,我们开了半个小时的小组会议,商量本次读书的目的及读书规则。虽然大家未曾谋面,但语音会议中听着彼此的声音,有种久别重逢朋友的感觉,愉悦而温暖。
由于接下来一个月从泛读转向了精读,而且最好是和自己从事专业有关领域,所以我本月精读的书是之前小伙伴一直推荐的《游戏力》。之前读过,我承认读的不认真,因为每页的字数又小又多,感觉读起来较费劲。
今天读书没有从头读,而是先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学会打闹”一章。作为一名语言表演老师,现在又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在教学和生活中深知“打闹”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孩子可以在游戏中收获开心快乐、增加亲子之间的连接、释放自己情绪创伤、学会掌控自己的冲动、专注力、肢体协调能力、增强孩子自信心等。
游戏规则
无规则不成方圆。让孩子们充分参与规则的建立,比如游戏过程中安全第一、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必须结束等。
当然游戏过程中,成人要放下身份全然投入到游戏中,并适当的调整游戏难度,让孩子体验到赢的感觉。
打闹游戏成功的标志之一
体验到“开心、愉悦”是打闹游戏成功的标志之一。
游戏中,学会感受孩子的痛苦
虽是打闹游戏,但很多孩子玩起来就会认真,忘了我们所建立的规则。所以游戏过程是和孩子建立链接最好的时机。比如在出现危险情况时,我们要及时停止,并温柔而坚定的重复之前所建立的规则。
当孩子在游戏中受伤时,要及时给我孩子情绪上认同的反馈:刚才我看到你跑着跑着摔倒了,一定很疼你才会哭的,对吗?如果想哭的话就趴到我肩膀上哭一会,来孩子。
学着感受孩子的感受,孩子才会在家长身上得到安全感,才会学会自我安慰。如果在孩子受伤时告诉孩子继续坚持,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吞,并不能培养出优秀的品格,只能制造了铁甲勇士。
把生活游戏化
现在很多家长被孩子所困扰。孩子上课不专注、吃饭挑食、写作业不认真等等。我们可以找到一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事情,把它游戏化。比如:我通过游戏成功解决了孩子挑食、不爱看书、不爱运动等诸多问题。
当然,作为一名老师,游戏力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在游戏中乐不彼此。
我相信如果我深入阅读此书,并不断践行,孩子长大之后肯定会说:我有一个天堂般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