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自律计划的项目组成——每日挑战事项

凡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尼采


做法:100天时间,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件值得挑战的小事情。例如我挑战过的小事情:不喝奶茶、不抱怨、做一个新的运动、上午9点前搞定每日必做事项……


一、用“微出轨”让我们体会到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的生命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其实我们也期待着更精彩的人生,这就需要我们用“微出轨”的方式让自己溢出原来的生活轨道,而每天挑战一件事情就是一种很好的“微出轨”练习。

“微出轨”的说法来自于吴伯凡老师,主要是指人们暂时跳出现在所处的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去感受,去学习,发现日常以外的其他可能。用比较文艺的话说就是:做一次小小的、说走就走的、偶然的出走。如此一来,你会体会到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人类最疯狂的梦想,就是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却渴望着不同的结果。

很多人的生活都是模式化的,即按照既定的模式生活和工作,造成的结果就是,看似忙了一年,然而回头看着一年,好似也想不起来有什么值得记忆的。

很大程度上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在某样一种环境中,人会慢慢摒弃其他的环境,甚至遗忘外面的其他世界。长此以往,会让自己的思维越发狭隘、禁锢,看问题也很难切换角度,就好似掉进了一口井中,看着上面的天空,以为天就那么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人人都是“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而“每天挑战一件事”这种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解绑思维、探索多样活法的可能。

当我们能够打破现有的生活圈子,从那些别样的人们那里,获得自己所处圈子内完全看不到的知识、启发与思考,你会不时感叹“哦,原来还有这种活法啊!”

“微出轨”不仅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增加人生经历,为人生积累正资产,也能够进一步打开格局,让自己的思想和认知更加开阔。


二、打破“舒适区”的“零认知”

很多人所向往的理想生活就是那种“位高权重、责任轻、拿钱多、离家近”的状态。这就是传说中的天堂舒适状态。

《圣经》中的关于天堂(paradise)的其中一个解读就是“伊甸园”,一个无忧无虑、与神同在、不用劳动的地方。

天堂的感觉和人类最初呆在子宫里的状态是差不多的,在子宫里,我们用不着劳动,甚至用不着吃饭、睡觉,一切的能源供给都是自动化的——我们在一个温暖的,由营养液组成的小小泳池里自动地游泳。

子宫、天堂和伊甸园的正面是“无比的舒适”,那它的另一面是什么呢?另一面是:因为没有匮乏、没有挑战,我们就不需要有任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等式:舒适区=零认知,或者说在舒适区待着的代价就是零认知。

这就印证了一个观点:任何福音都是诅咒,或者说,任何好处都是有代价的。

一个婴儿从母体里出来的时候会哇哇大哭,是因为他首先要被迫接触到本来被母体所屏蔽的寒冷和饥饿。

真实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着痛苦的世界,你要为你的生存承担一切。所以人类的祖先亚当必须终日劳作才能果腹,女人则必须要忍受分娩的痛苦。

每天挑战一件事情,看似是在找不自在,然而这是增强我们认知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方式。


三、从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 zone),学习区(stretch zone)和恐慌区(stress zone)。如果用三个同心圆来比喻的话,内层为舒适区,中间一层为学习区,外层为恐慌区。


每个人最舒服的区域就是舒适区,在熟悉的环境做熟悉的事情,很多人的状态是,哪怕自己知道这个舒适区有问题,但也不愿意改变,时间越长,改变的意愿和能力就越弱。

就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布,他在监狱里被关押了50年,这几乎是人的一生了。当他获知自己即将刑满释放时,不但没有满心欢喜,反而差点精神崩溃。因为他已经熟悉了这座监狱,离不开了。

为了让自己继续在监狱里呆着,老布不惜举刀杀人。再一次出狱的时候,他甚至选择了自杀。

对于老布而言,监狱这个环境,虽然不舒服,但这是他的舒适区。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这个老布,我们自己用模式化的生活为自己制造了一个看似舒适的监狱。

每当夜深人静夜不能寐为梦想而煎熬时,我们那时候就是开始感知到舒适区对我们的限制,然而每当黎明到来阳光升起,我们还是按部就班的去生活,却没有勇气跨出改变的那一步。持续呆在舒适区的代价就是成长变慢或者没有成长,情绪常常处于焦虑状态。这也是很多人的日常状态。

恐慌区,顾名思义,在这个区域中会感到忧虑,恐惧,不堪重负,因为恐慌区是自己丰满的理想所在,对比下舒适区的骨感现实,人们就会陷入到无力感,情绪状态总是处于愤怒的状态。

习惯性焦虑和习惯性愤怒是当今很多人的两种常见情绪状态,解决之道就是让自己处于学习区。

能够跨越到学习区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这时候人的情绪状态是非常高昂的。

学习区里面是我们很少接触甚至未曾涉足的领域,在这个区域里面可以充分的锻炼自我,挑战自我,在这个区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是真正的学习。

从舒适区跨越到学习区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是选择承受一种“正确的难受”。很多人正是因为无法承受这种“正确的难受”,所以终生都无法走出舒适区,从而被困在了永恒的当下,而无法到达真正想要的未来。

每天挑战一件事,这是给自己找一件正确的值得做的事情,不要等到外界逼你改变的时候才想着要去改变,而是主动的突破舒适区,让自己永远保持在这种“正确的难受”成长状态中。


四、挑战带来的成长快乐

每天挑战一件事,让自己去承受“正确的难受”,看似是给自己找不自在,然而时间越长,我们能体会到的成长快乐就越多。

当人们承受住了压力,就能获得了强健的生命状态和有效的认知改变,这也应对了沃尔夫定律。

沃尔夫定律是关于骨骼成长的定律,主要是指人体的骨骼如果长时间接受外部的压力,就会增大骨密度和坚硬程度。反过来,它如果受到的压力减少,骨头的密度和坚硬度就会降低。

人的认知状态如果没有受到压力,没有受到挑战,没有受到创伤的时候,强健的知识体系是没办法建立起来的。

《反脆弱》这本书也是在告诉这我们这个道理。因为外在的挑战造成的微创伤,也就是非致命性创伤,这种非致命性创伤会激活生命体的过度补偿机制。例如网球运动员天天打球会形成对他手臂肌肉的拉伤。这种微创伤会调动他身体的所有资源和技能来弥合,这就使得受微创伤的地方变得越来越强大,从而使运动员的隐性技能由于外在的刺激而显化,这就形成了“反脆弱”。

我们每天挑战一件事,就是对“脆弱”生命状态的重要“反脆弱”。那些杀不死我的,让我更强大。用更强大的生命状态去应对十有八九不如意的生活,


五、如何开启每日挑战一件事

1、从自己能够做到的小事开始改变

如果一开始就选择大的改变,就会让人进入恐慌区,结果就会因为无法实现而出现情绪崩溃。

我们就从一些能够做到的小事开始改变,这种小事情会帮助我们换一个视角来看待生活,当你开始从这些小改变中找到乐趣时,大的改变也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你的日程表中。

读一本从未看过的类型的书;(我是从读英文原版开始改变的)

换一种交通方式或路径去上班;(开始放弃自己的自行车而改用摩拜单车)

穿一件从未尝试过的衣服类型;(开始尝试全套运动造型)

换一个发型;(决定花三年时间让自己从板寸到长发飘飘)

戒掉奶茶;(发现自己对于奶茶上瘾后,决定开始的挑战)


……

2、正确看待改变带来的压力

从舒适区跨越到舒适区就涉及到改变,而改变就会给人带来难受的压力。

例如我总喜欢带学员玩十指交握的小游戏,第一次按照自己最习惯的方式十指交握,第二次把拇指上下换位交换一下再去十指交握,这时候人们就会感觉到不适应。

只要有改变就会有压力,心平气和的接受因为每天的改变而带来的压力。

3、培养耐心

我们所能看到的某些人的快速崛起,其实都是建立在过往的耐心积累基础之上的,只不过在他崛起之前你没有看到他做的努力而已。

耐心是我们最需要培养的品质,因为任何一项技能的学习,都要经历前期的笨拙状态,经历够足够长的时间后才会熟练掌握,如果缺乏耐心,就无法从舒适区走到学习区。

我们不断的走出舒适区,拓展学习区域,让过去的学习区变成舒适区,这时候过去的恐慌区就变成了学习区,如此循环往复,实现螺旋上升。

当100天的时间挑战完这100件小事之后,不仅我们建立了更强健的认知,关键是培养了我们的耐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儿泥子夜lz1月9日 困在你的夜,年深月久 方正的网格 切开午夜里不灭的灯火 a小姐活在白色深渊 对面楼里吸烟的女...
    灼灼其华lz阅读 410评论 0 5
  • 遥遥的学习力践行 2016-11-18 太久没学习了。学习力的课程内容到了我这里有,践行效率仅为5%。感觉我的学费...
    遥远晓然阅读 248评论 0 0
  • 读《微习惯》这本书,纯属意外。作为某东资深Plus会员,某东很大方的给了阅读平台的畅读会员。本着有便宜不占心里难受...
    柚妈充电屋阅读 685评论 1 6
  • http://toutiao.com/item/6465178728266727949/
    测试帮日记阅读 398评论 0 0
  • 生活的繁杂琐事与哲学的虚无缥缈似乎是两回事。 而它们却以不同的形式生活在一个世界里。 绝望黑暗中的曙光,与嘈杂而又...
    光明与歌阅读 29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