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文化网讯:“一生只做一件事”是我们对于匠人的理解,在追求作品时付出的心血与汗水自是不言而喻。匠人的这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已经逐渐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引领。
过去我们走的太快,我们追求高效、高速,万事要求标准化、模式化,我们以结果为评判标准,高耗时,低成效的被我们拒之门外,回看发展历程,却发现我们成了一粒浮沉,未曾在发展的历史上留下烙印。我们缺乏一种精神引领,而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
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二经济体,为了引领我国经济更有质量的发展,从企业到一线劳动者都要有“工匠精神”。
企业需要有“工匠精神”。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强大、长寿的企业,就必须有一种精神追求。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著的坚持和追求,这就是企业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企业的一种精神引领,是企业的文化传承。
格力是一个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格力一直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格力制定了高于国标的企业标准。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核心部件,都要历经千万次考验。一颗小螺丝钉要放在显微镜下放大几十倍,螺牙要全部数清楚。即便是不起眼的包装箱,格力也有四五台专门的检测设备,包装箱内的每层纸各项性能都达标了才可以出厂。
格力的董事长董明珠认为:企业的工匠精神就是做好每个细节,给自己“挑刺”。中国制造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急功近利,不诚信、不尊重消费者。
而企业匠人精神的核心是要讲诚信。过去中国倒下了了很多企业,就是因为不诚信,失去了消费者。提到莆田鞋,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低端、山寨,莆田鞋成了上不了台面的象征,而莆田鞋之所以难以发展壮大,一是缺少自主品牌,做仿冒产品,难以取得消费者信任;二是专注于生产数量,忽略了产品质量和人性化需求。
技术可以超越,而精神无法模仿。从全聚德到同仁堂,这些百年老店,都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工匠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传承,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企业想要历久弥新,与时代同频共振,就要拿出“工匠精神”,严抓生产质量。
践行工匠精神,人人有责。工匠精神的传承离不开每一位普通劳动者。我们所奉行的工匠精神,绝非只存在于技艺高超的手艺人身上,普通劳动者依然可以散发光芒。。
工匠精神对于劳动者,是一种事业的信念,是一种责任担当。在改革开放之初,出现过这样一位劳动模范,民族英雄,他一生只做一件事,钻井。这位英雄就是王进喜,钻井是他毕生的事业,在一场井喷事故中,他不顾腿伤扔掉双拐,跳到泥浆中,用身体搅拌泥浆,搏斗3小时制服井喷。王进喜的这种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不是抽象的、高深的理论,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依托于平凡劳动者,存在于日常生活。李耀华是河南博物院的一名文物修复工作者,他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已经7年,一幅书画作品的修复,李耀华和同时需要工作达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一幅惨不忍睹的古字画残片,放水里洗洗搓搓,拼拼对对,然后缝补、全色、装裱……文物修复是个需要极大耐心的活儿,李耀华用他的坚守和踏实守护者每一件文物。李耀华的这种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工匠精神是是一种企业精神,更是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存在于心,化于行动,我国是个制造业大国,从“中国制造”转变到“中国智造”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文化支撑。(本文由中国城市文化网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