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说过: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当前,从整体来看,党员、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甚至是假作为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勇于斗争的奋进姿态,敢于闯关夺隘、攻城拔寨。遇到重大风险挑战、重大工作困难、重大矛盾斗争,要第一时间进行研究、拿出预案、推动工作,决不能回避、绕着道走,更不能胆怯、惧怕。
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基层单位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把人民至上的立场落实到作风建设上,必须抓好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必须突出严。严字犹如开山斧,严字犹如斩棘刀,不牢固、不扎实,面对问题就必然原形毕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把“从严”二字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到严修身、严用权、严律己,再到全面从严治党,“严”字始终是新时代作风建设指导思想的突出特征。新征程上,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更应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防止滋生作风建设已经严到位、严到底的情绪,从而有所放松懈怠,而要坚持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坚决守住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铁规矩、硬杠杠。
作风建设必须突出实。小洞不勤补,大洞无布补。作风建设要落在实处,并非是说有一个集中连片的大块实在处让我们去落实,而是体现在生活、工作、学习的细节处,只有深入抓,从细节上抓,方能见实招。同时,要让作风建设落在实处,就必须有“实”的精神与态度,不仅要敢于担当,更要主动作为,将敢不敢担当、想不想担当、能不能担当融于心、见于行、成于效。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因发展心切而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要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有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切实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一如既往敢为人民担当、想为人民担当、能为人民担当,更要作出实际效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作风建设明显好转。
作风建设必须突出常。用功之道,在于初始之时,念念不忘,时刻警醒,积以时日,养成习惯、形成风气。“比如,今年中秋节中央纪委抓月饼,看起来是小事,其实是抓这后面隐藏的腐败。抓了中秋节抓国庆节,抓了国庆节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节,抓了春节抓清明节、抓端午节,就这么抓下去,总会见效的,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气。”作风建设也正是在这样念念不忘中,一个节点接着一个节点地抓,把“节点”当作“考点”,驰而不息地推进,方能得到回响,方能见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