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看本质,你真的会吗?——读《热锅上的家庭》有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道理我们听得太多,但我们真的会吗?

以前我曾自诩自己看问题比较深刻,貌似常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不时为此沾沾自喜。看了这本书之后,才蓦然发现:自己真是傻得可以,连现象都看不明白,还谈什么看到本质,愚昧!示例如下:

第一次咨询,医生选择不接诊

第一次咨询时,儿子丹缺席,但医生不接诊。家长大卫和卡罗琳带女儿来就诊,反映16岁大女儿克劳迪娅的问题:经常离家出走,夜不归宿,甚至企图自杀。

按通常理解,家长这么一说,肯定是大女儿出了问题,医生应该马上将目光转向大女儿,与她访谈给她做测试做签定等等。

但书中医生并没有立即将注意力锁在大女儿身上,而是选择不接诊,理由是家庭成员总共五个人,缺少一个就是缺少五分之一,这个影响太大了,要咨询必须家庭成员全部到来。

透过家长的倾诉表象,选择不接诊,如果没有过人的心理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真做不到。

轻松穿透大卫的家庭情况自诉

医生问家长大卫情况,大卫张口欲说女儿存在哪些问题,但医生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而是先让说说他是怎么看待他自己家庭的。大卫说:除了女儿和老婆关系不好,经常吵架,其他都不错。

医生问完大卫后,转而着问他儿子丹,丹马上透露了家庭的问题,大女儿吵架时,爸爸会帮妈妈,但女儿离家出走时,两口子就会吵架。妈妈讨厌爸爸总在工作,爸爸不满妈妈总是往外婆家跑。

透过这些现象,医生很快就得出了结论:爸爸爱上了工作,妈妈只与外婆交往,夫妻间彼此不满,关系日渐疏远,很快就探出了家庭的问题症结,厉害!

女儿与母亲的对抗仅仅是因为处于叛逆吗?

克劳迪娅处于叛逆期,与母亲关系紧张,两人经常吵架,剑拔弩张,吵架后女儿经常离家出走。

在接受心理医生治疗时,大女儿向医生倾诉:妈妈对她百般挑剔,她的房间、她的朋友、她的作业都要管,她受不了。

而妈妈则认为,女儿不听话、不尊重她,总是违背她,这是她不能容忍的,她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挑战她冲撞她。

了解这些事实后,我们通常都会想当然的理解:小女孩叛逆期,不听从妈妈的话,做出些出格的事很正常。出现这种情况,要对小女孩进行梳导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其尊重母亲,母亲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云云。

我们会认为女儿与妈妈冲突现象背后的本质是,孩子处于叛逆期从而做出叛逆行为的结果。

而实际的真相是这样的吗?实际的真相是父母关系日趋冷淡,女儿不想让自己的家庭沉下去,她的叛逆行动可以促使她的父母能够站在一起,每次吵架时她爸爸都会站到她妈妈那边,她其实只不过是她父母问题的替罪羊。

文中有很多抽丝剥茧的分析,对于我们透过家庭纷争的表象,了解家庭冲突的症结,重塑亲密的家庭关系非常有益,建议有空的亲可以反复观看。

正如书的结语所写:

本书犹如一面镜子,庖丁解牛地再现了一个家庭治疗的全过程。

也许你从中看到了自己,或者家人,抑或你们的相处模式。

而这些发现或自省,都将化作你的力量。

它将带你穿越藩篱,进一步解决家庭的矛盾和困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高峰期,每个人为了生存都在拼了命地工作、工作。黑白的屏幕给人以沉重的压抑和绝望之感...
    Im瑜阅读 809评论 0 1
  • 坐在图书馆的我写了这篇随笔,也是第一次写作。不知道为什么大二开始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图书馆里,慢慢的做每天...
    金屋如玉阅读 487评论 0 0
  • 文:耳双生 整整在家待了两天两夜,腿都没迈出过大门。 心有不甘,新年里上班前的最后一晚,还是溜了出去,随机的踩着时...
    耳双生阅读 336评论 2 7
  • 五月里 温度开始攀升 他唱起歌来了 深情如我 每当天暗下来 温柔是流淌的溪流 一寸寸 一点点 是解救干涸心田的甘露...
    下那好了阅读 501评论 0 1
  • 我就是萌,我怎么这么萌呢?
    郝萌阅读 78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