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带不出嗷嗷叫的团队——残谋十三术之用人术新解

《三国演义》里,曹操有一句让人眼前一亮的话:“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一语道破成败天机。

项羽材质过人,力能扛鼎,天生神武,可惜只是孤胆英雄,最后败于刘邦。从材质上比,项羽完胜刘邦,但结局却是刘邦逼死项羽,为何?刘邦比项羽更懂用人而已,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刘邦却笼络了张良、萧何、陈平、韩信等等一大批盖世之材,其实胜败已注定。

用人术的意思很容易理解,但却很难落于实践,就连项羽这样的人中龙凤都败于用人,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正因为难,才更应该仔细揣摩,一旦悟得真谛,将必成大功业。

在用人方面,大多数人很难走出求全责备的误区,认为凡事必成,如若不成,必要进行责罚惩治。这种事在历史上极为常见,将领出战,战败而归,听闻失败,统领怒火熊熊,直接就把战败而归的人脑袋砍下来,以解心头之恨。这种为渊驱鱼的傻事,陈胜干过,项羽他叔叔项梁也干过。当然,杀人可以立威,但杀人也能寒了团队成员的心,这就是为什么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的一大原因。在如何对待战败而归的人身上,刘邦的态度与前两位截然相反。

建国后,阳夏侯陈与王黄等人公开反叛刘邦,自封为代王,率军劫掠赵国、代国。刘邦率军平反,周昌向刘邦奏报:“常山郡二十五城,有二十城都失陷了,请处死郡守、郡尉。”高帝问:“郡守、郡尉这些个兔崽子也反了吗?”周昌回答:“没有啊。”刘邦说:“别杀,这是力量不足的原因,没有罪。”

试想,如果刘邦怒不可遏,准了周昌建议,杀了丢掉城池的郡守和郡尉,会有什么结局?这个结局一定是这样的,更多地方长官胆战心惊,害怕力不能及而都掉脑袋,为了保命只得投向叛军。反观我们自己,做过多少件为渊驱鱼的傻事?面对别人趋利避害的常情之举,顺人性,应人欲地给予宽容,如此才可安定人心,聚拢智力。

为政之道,在于辨善恶,明赏罚。倘法明而令审,不卜而吉;劳养功贵,不祝而福。

治理团队的根本之道,在于辨别善恶,明确赏罚。如果法严而令审,不用占卜也是吉利的;如果出力与有功劳的人得到赏赐,不去祝贺也是有福的。

贤者立而国兴;小人立而邦危。有国者宜详审之。故小人宜务去,而君子宜务进。

贤能的人得到重用,国家就会兴盛;小人当道,国家就有危险。作为领导,要仔细的考虑这件事情。所以,应该赶走小人,举荐君子。

大德容下,大道容众。盖趋利而避害,此人心之常也,宜恕以安人心。故与其为渊驱鱼,不如施之以德,市之以恩。

要用大的德行去包容属下。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应该对趋利避害之举给予宽恕,这样便可安定人心。与其为渊驱鱼,不如对犯错的人施之以德,施之以恩。

而诱之以赏,策之以罚,感之以恩。取大节,宥小过,而士无不肯用命矣。

用赏赐引诱,用责罚鞭策,用恩惠感化。对人不能求全责备,而要看大节,宽恕小的错误,这样的话,有才能的人就会争相效命。

赏不患寡而患不公,罚不患严而患不平。赏以兴德,罚以禁奸。使下畏罚而利赏,下也;好德而恩进,上也。天下无不可用之材,唯在于所用。

赏赐不怕少,怕的是不公;责罚怕的不是严厉,而是不平。赏赐是为了鼓励众人向善,责罚是为了禁止奸邪。使别人害怕被责罚,却希望得到赏赐,这是下策;使别人崇尚德行,而不断进取,这是身侧。天下人人可用,关键是怎么用罢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平台:锦衣霸王(bwjinyi),弘国学阳谋之道,解帝王秘传之术。

另:借力术、用人术、权奇术、讽谏术、度势术、智察术等文已发于微信公众平台:锦衣霸王(bwjinyi),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切磋赐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易中天品人录之项羽(一)贵族与流氓 项羽最后还是打败了。他败在了刘邦手里。 项羽怎么会败给刘邦呢?项羽是英雄而刘邦...
    关念阅读 2,638评论 4 30
  • 我要讲的故事,是关于我小姨和姨父。 我姨父是位风华正茂年轻气盛的人民警察,小姨是一个大学毕业没工作却还在努力向上考...
    MoonlightLIN阅读 329评论 0 0
  • 立夏。气温仿佛是一下子窜上去的。四月底还是羊毛衫的节奏,一进五月就是长袖和短袖了。 花儿仿佛最喜欢这样的温度。这几...
    晓晓的窝阅读 347评论 0 0
  • 第一章 她是夏花 2、受尽侮辱 由于夏花没有斗气,所以干的都是最为低贱的活。就是乞丐,也比夏花过得好。想这样没有斗...
    刘二苗阅读 38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