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粉丝破千,我却开心不起来......》
你好,我是21世纪行走的僵尸,这里是醉嗔录。
提前声明:这篇文章不会群发,只是记录自己从创办公众号2023年5月3日到2024年2月3日这九个月献给自己的特辑。
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相对快乐的过程,从一开始说要打造一个文学自媒体,发一些自己看的书的读后感和文学随笔,到后来通过自己摸索学到了不少的排版经验,到现在排版风格定型,做了很多试错。
其实订阅量破千本质上不算是一个很高的目标达成,甚至有的人做到这一切只需要三天。
但是这一个个数字其实是对我一直以来写文章的一个正向反馈,每一次读者的阅读体验带给我的感受都不太一样。
我是新闻与书本的读者,别人是我的读者,我是一名二手作家。
经过不断试错,我给自己设置的公众号的文章栏目也多了起来。
随文、特辑、时事热点等等都在一点点突破自己的写作思维。
以前我觉得写别人写读后感都太正式,给人一种“故作高深”的感觉,满篇下来都是知识的废料,想着能不能用一种平常的语气去写。
这也就慢慢诞生出来“读者自言”这个先行部分。
我总是认为这一部分是特别好的创作机制,。
它让我面对文字的干柴时能够提供一桶汽油,又能以一种拉近读者距离的方式去创作,再通过逐渐燃烧,来制造这一场文字的大火。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千粉这个节点,我却高兴不起来了。
突破的瞬间最多算是乍见初欢,一种猛烈的欢喜,浓郁却不长久。
这种感觉就仿佛我在并行初心的路途中开始变道,变得不像我自己。
虽然很多时候我依旧去选择根据自己喜欢的选题去创作,写读后感和随文,但当我开始迎合读者做选题文章以后这件事慢慢就变味了。
我有一段时间失去独立思考能力,从网上看新闻,拼凑出一篇文章,再加以修饰,到最后再Ctrl-A全部打包渗透进白纸之后。
会不自觉地猜测读者想要听什么,想要看什么,认同哪些观点,跟风炒作,随大流。
能跟每个人聊上两句其实我认为就是恰如其分了,并不需要从更多人口中去获得归属感。
我总是在我的文章里强调「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而不是通过他人的言论去左右自己的想法,那该多无趣。
不过好在,在群体里我确实寻找到了很多有共同特质的人,将认同感变成了一种信念。
我之前对订阅数并不感兴趣,直到文章接二连三的爆火,开始迷失自己。
好在,不定期望就感受不到失落,这是必然的。
期望和现实之间有落差就会感到痛苦,固然我不怎么给自己设立上限,只能看看自己能触碰到的高度在哪里。
诚然,在反思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文笔其实已经进步了很大一截了,现在再看去年我寒假写的读后感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或许我曾经有过攀比之心,但还是止步于此,攀比能让我们的期望随之看齐,也能扩大这种落差,对比带来的过高期望会使我不快乐。
在瓶颈期,阅读量其实作为一个数字总是能让我分心,这种分享欲是一直存在的,所以偶尔会有失落,但是好在,这种失意的情绪并不能左右我的思想。
偶尔摆烂,想着有什么选题可以写写,什么书可以再读一遍,文章那个依旧保持着原有的深度,不再追求他人的思维领域,戒掉强迫症,或许是最好的方法了。
自媒体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态,但凡事都遵从28定律。
能成事儿的都是20%的人,你要做的就是把另外80%给熬下去。
很多时候我的思维会比较古怪,会从人群中剥离,天马行空,在随文里多愁善感,在文章里面发表我主观且刻薄的文字,但是——
我爱我的不合群、分裂、衰败的翅膀,也爱异类、荒诞、那些废弃的幻想。
我要我干涸的湖泊,有天也能丧生于文字的大火。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