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确定的时代里,我们如何寻找确定的光

凌晨三点,我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写字楼未熄的灯光。手机里正推送着中美贸易战升级的新闻,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曲线像一道撕裂的伤口,评论区里有人愤怒地敲下“第三次世界大战倒计时”。而同一时刻,朋友圈里郑州小伙自费请市民看《哪吒2》的短视频正在刷屏,影院里此起彼伏的笑声穿透屏幕,映着观众眼角的泪光。

这个世界似乎总在冰与火之间摇摆。

当美国对18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时,上海微电子的工程师刚完成28nm光刻机的第137次调试;当白宫重启家庭分离移民政策,内蒙古基层公务员招录的报名系统里,正涌入数万份扎根边疆的志愿;当国际局势的阴云笼罩新闻头条,广州自动驾驶出租车已悄然接载第8924位乘客——那位赶早班机的单亲妈妈在后座补妆时,导航系统正为她避开第三个拥堵路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能体会何为“历史的褶皱”。

朋友在半导体公司做芯片测试,连续加班三个月后终于拿到体检报告:甲状腺结节从3级变成4A类。他把报告单折成纸飞机扔出窗外,转身继续调试国产飞艇AS700D的导航系统。“你知道吗?这艘飞艇能悬停48小时参与救援,或许明年就能在台风天里找到更多失踪渔船。”说这话时,他的白大褂上还沾着咖啡渍,眼底却闪着比手术室无影灯更亮的光。

在复旦大学帕金森病研究室的玻璃窗外,我见过一位82岁患者颤抖着签下新药试验同意书。老人歪歪扭扭的字迹旁,研究员的显微镜下,全新治疗靶点的蛋白结构正在显影。这种奇妙的时空折叠让我想起《哪吒2》里那句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座大山,但山脚下永远有愚公在移山。”

这个世界从不是非黑即白的战场。

武平县实施“作业熔断机制”的当晚,班主任群里炸开了锅。有人担心会惯坏孩子,直到看见家长拍的照片:四年级的小雨在作业本上写“今晚和爸爸数了47颗星星,发现猎户座腰带真的有三颗连成线”。而在千里之外的旧金山,被驱逐的移民家庭蜷缩在收容所角落,3岁女孩用蜡笔在墙上画了一扇窗,窗外是她记忆里墨西卡利永不凋谢的蓝花楹。

或许真正的破局之道,就藏在这些看似矛盾的褶皱里。当宏大叙事让人窒息时,那个自费请万人观影的郑州小伙、在自动驾驶出租车里补妆的母亲、把体检报告折成纸飞机的工程师,正在用具体而微的坚持,把时代洪流编织成细密的经纬。

深夜的便利店,收银台前的电视正重播《哪吒2》。敖丙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时,穿西装的上班族放下关东煮擦了下眼睛,外卖小哥在等餐间隙跟着哼起片尾曲,穿校服的女生把“国漫崛起”写进错题本封面。玻璃门外,春寒料峭的街道上,玉兰花苞正在路灯下悄悄膨大。

这个世界当然不会只有好消息。但那些在凛冽寒风中依然选择相信光的人,终将在裂缝里种出整个春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