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线应该越高一些。这样才能避免纵容他人,也能保护自己。
──摘自《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一个是江哥案。一年前江哥被害的这条新闻又重新登上热搜榜,江歌死后,作为另一个当事人刘鑫300多天拒绝与江歌妈妈联系,换新发型,朋友圈开心的玩自拍,无丝毫内疚之心。仔细看了江哥妈妈的采访,作为一个母亲,那种痛失挚爱孩子的痛,让人揪心,刘鑫的冷漠压垮了江歌妈妈的理智。一时间网上各种人肉,各种评论,口水战满天飞。或许我们可以体谅刘鑫因为怕死而不开门,但是无法原谅她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江歌的母亲。
一个是根据韩国一个真实案例改编的电影《素媛》。讲的是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素媛,在一个下雨天放学的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醉汉向她求助。善良的素媛看他没有伞,浑身脏脏的,十分可怜,于是就同意打伞送她。等他们走到一处废墟的旧工厂,醉汉残暴的性侵了她,素媛的心理和身体都受到极大的伤害,以至于最后自杀身亡。
如果没有这场善良,一切不会发生。
如果善良最后的结果是生命被无辜的践踏,那还能用什么来教育下一代什么是对错?如果善心得不到好报,为什么要做好人?
从孩童起,我们就教孩子要与人为善,我也不例外,甚至我用很多行动和例子告诉孩子什么是善良。甚至有时候会避开让孩子了解社会的阴暗面,只为孩子在纯真的时代中渡过。直到最近各种“孩子被伤害”的社会新闻频繁出现,我开始重新定义,怎么教孩子学会“聪明的善良”,什么时候该“善良”,什么时候该带着“锋芒和尖锐”,什么时候该“自我保护”和说“不”!
看过一句话“失去聪明的善良只剩愚蠢”!
曾经的我,觉得“我很善良”,因此习惯了忍让,习惯了吃亏,习惯了沉默,习惯了委屈自己,习惯了不拒绝所有人,习惯了告诉自己“吃亏是福”。然后在深夜的时候,抱着自己暗自委屈,感叹生命的不公。如此的“委屈”让我忘记了其实我可以有态度,有观点,有拒绝的权利,有自己从容的生活。糊涂了二十多年后还好最后我意识到了这不是“善良”,而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没原则”和“懦弱”。
愿我的孩子能拥有带着锋芒的善良,在赋予正确爱别人的同时,又有勇气反抗一切的不公。
愿你懂得:属于你的积极争取,不属于你的果断放弃。
善良如你我的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线应该越高一些,这是深谙世故而不世故的智慧,在这个趋利时代宣扬另一种正能量。
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生活的光亮
以为只有自己孤独赶路
其实是你真的孤独没人理
还是你拒绝与他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