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失去的东西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

图片来自网络

        大多数人,也包括我,总是抱怨自己失去这个那个,是否我们换一种心态去面对生活,是不是结果就会不一样,我得到了什么!

        多时候我们四处寻求“心灵鸡汤”,以为那些大道理就能抚慰别人或者聊以自慰。渐渐地才明白,真正的快乐,不是拿多少人生大道理来说服我们的每一个“错误”,而是不断的历练,不断的成长。

        我记忆犹新,在初中这个时间段,特别喜欢在网上搜索一些忧伤美文来断章取义某一段落或是某些句子来发朋友圈,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这几句话:

1.我泪积成河,却流不到你的心里。

2.鞋的松紧只有脚知道。

3.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4.《童话故事》只是故事。

5.心若安好,苦酒也会甜;心若糟糕,糖果      也会苦。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够被重视,不够被呵护,没有人疼爱,没有人理解,所有的不幸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涌上心头,连呼吸都是痛。像三毛说的“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在哪里都是流浪”,当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心态再不好,什么都是浮云。我越来越能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青春期的孩子在一刹那间选择轻生,走向陌路,放弃生命。我想,导致这些事故的发生有以下三种因素:

其一,家庭。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例如家庭不和睦,家暴、冷暴力、专制、父母对孩子期望太高而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父母强势操纵孩子一切行为等问题,让我们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不懂自己、不支持自己,甚至常常拿我们的缺点跟领居家或者别的孩子做比较,可能因此我们就失去自信心,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我们慢慢的自己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不如别人,我们一边是羡慕别人,另一边自卑自闭,成长的路上没有一个自己认可的“知心朋友”来引导和陪伴自己。

其二,学校。谈到学校,让我想起前几天的事情,老师叫做题的时候班长走来走去,任课老师说了他一句,他来一句“老师,我想问你个问题”。

老师走到跟前,问他“什么事?”

“是不是你们都喜欢学习好的学生?”

“怎么可能呢,我对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

        可能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偏心”是真实存在的,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

        我记得,读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开学的时候让每一个人交5块钱,然后把班上数学差的同学分成几组,成绩好的当组长(我也是其中一个),每一次作业试卷,他只改组长的,其余的组长负责本组同学的作业那些,每天放学要把当天的作业批改完成,还要把本组成员教会才可以放学,期末的时候只要数学及格就可以拿回自己开学交的5块钱,本组只要有一个人及格,组长就得5块钱,以此类推。学习好的上课怎么闹老师都还开心,成绩差的同学,看见都觉得碍眼,那时候就觉得,学习万岁,只要成绩好,什么都是。换一个句话说,是不是学习不好,什么都不是?这样的想法没有科学依据,又很极端,现在我们是这样觉得,但是,小的时候哪里知道什么是科学,什么又是(科学)依据。我们羡慕别人有一个优异的成绩,有时候成绩差也是我们“作茧自缚”的理由。

其三,社会。对自己过分苛求、攀比心重、人际关系紧张等使自己长期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而导致自己心理失衡。有些时候,有些事情,不是多惊天动地,它对于别人来说什么都不是,一点影响都没有,可能就会影响自己,甚至改变一生。像人们常说的“让鸭子去游泳,让兔子去跑。”其实每颗棋子都有它的作用,我们应该扬长避短,正确定位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是的,那些失去的东西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一边失去一边拥有。可以说我们失去了童年,但是我们拥有记忆、懂得了珍爱生命,明白了生活的不易,领会了活着的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

        张爱玲说过:忘记一个人只需要两个东西,时间和新欢。我想,忘记遗失的美好同样也需要两个东西,时间和信心。我们失去了小时候甜甜的笑容,我们应该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悉心教诲,朋友的陪伴,感恩所有失去的和得到的、拥有的,让我们拥有了长大后的痛而不言,笑而不语,惊而不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