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吕卫花坚持分享第244天2020年5月8日星期五新乡 -

尊重与希望p13页感悟

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出现问题,关注问题,就容易陷入到内耗,自责纠结矛盾当中,当深陷其中的时候,本题也不见得能解决,有可能因为这一个问题引出来情绪的变化,关系的恶化而且有些问题不见得马上就能被解决,也有可能需要与问题共处,而焦点的理念就是交给我们接受限制,但不放弃希望,对于问题出现,更多的是关注解决,即使不见得能解决,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点一点的发生变化,到我们更多的关注解决的时候,从一开始的逃避问题,给我们一个缓冲的时间,是慢慢适应问题带来的影响和挫折时,也在慢慢的积攒,我们面对问题的应对能力,这些这个能力不仅体现在语言上,也体现在行动上,朝向解决能力的发展轨道上,更多讨论解决方法,对处理问题的掌控感在增加,面对困境更有力量的去找资源建构解决之道,人们的解决能力也在发生着变化。


听人格心理学感悟

这两天跟王老师学人格心理学,就感觉超我的道德评判声音太多了,面子太薄了,没去申诉,自己也有很多顾虑担心没有迈出那一步,本我的需要一直存在,就是得工作挣钱呗,对于自我的价值和归属感没有实现,也有一些失落。所以当本我的工作挣钱出现时,自我和超我那个声音就开始打架,今天超我的那个声音特别响亮,而自我的嗓门也不低,就让我陷入两难的境地呗!当自我的声音略胜一筹时,给领导发个微信,没有那么高的期待,当没有回应时超我的就声音就开始叫嚣,自我的部分就被打压了,但好像仍在持续反抗中,因此,当自我弹性回归时,超我的部分弱下时就能走出家门,开始行动了。

从孩子出生不管0至3岁0至6岁和0至12岁,越小的孩子,越希望得到家人的陪伴,特别是妈妈情绪相对稳定愉悦的陪伴,而且孩子年龄相对越小,对妈妈的无意识感越强对孩子的人格形成越容易受影响,因此有的妈妈选择在孩子从出生至72小时之间,一直抱着孩子,以前在零岁的时候哭泣时,更多的及时给予孩子抱抱,感受到安全,0至三岁至六岁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像口欲期,肛门期对孩子人格形成是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学习有所了解,也希望自己在能力范围内传播对婴幼儿人格的关注,尽量避免孩子大了,出现问题时才给予关注,做妈妈的过程是陪着孩子一同长大的一个过程,陪着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关注他们所关注的,也是妈妈时刻需要学习和成长的,做妈妈不容易,做一个相对的好妈妈更不容易,而学习让我们朝着做一个好妈妈的路上前进!


尊重与希望—设定良好目标(117页)

目标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咨询中,都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怎样与来访者设定良好的目标呢?一般当事人容易处在抱怨,负相情绪当中,更多的描述的是不想要的,或者是负相的内容,那就需要咨询师引导当事人转换成想要的目标。

不想要这样

不想要这样,那想要的是什么?

想要的是什么什么什么

哦,你想要的是什么什么什么什么是这样吗?

那想要的什么指的又是什么呢?能具体的说说吗?

这是目标,由负向转正面由抽象到具体的细化。


和姐姐咨询聊天感悟

1一下子进入不了角色,首先从称呼上没有变化的话,会受一些影响。

2对自己有期待,想更多的帮助到姐姐,对姐姐有预设,跑到了来访者的前头,就好奇不起来

3既然和姐姐说定咨询的形式,倾听关注度需要再高些。

4做的比较好的是关注到正向,重复来访者来向的字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