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恍恍惚惚的读了一页,猛然发现头脑中没有关于这页文字的任何反馈,回过头再读,甚至对这一页文字毫无印象。文字、眼睛和大脑似乎走在不同的岔道上,遥遥相望,却怎么也无法汇合。眼睛和大脑总是蒙着一层拨不开的雾,思想在雾气中虚无缥缈,俯瞰着我身心分离、浑浑噩噩的每一天。
我丢失了自己最引以为傲的专注力,走神成为生命的主旋。走神时,我沉浸过去、担忧将来、天马行空的幻想甚至放空,我的思想活在任何时候,唯独没有活在当下。
然而,生活就是由一个个当下的片断组成的,身心合一的片段组成幸福专注的高质量的人生,而身心分离造就了我低质量低效率的每一天。
什么原因造成专注力的缺失?
1.繁杂的事务蚕食我的专注力
近两年单位扁平化后,每个人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繁杂,一到单位,就要面临各种上传下达和问题处理,据我统计,工作日我每天需要接打电话数量约为70个左右,每个电话都有可能引出一项任务,多线程工作任务切换成为主旋律,导致我很难拿出1-2小时专注于一项工作,不断的任务切换导致工作计划不断被打乱,内心浮躁、专注力不断下降。
2.手机不断对大脑进行反向塑造
业余时间,深陷信息时代的大牢笼不可自拔。信息时代互联网巨头对用户专注力的争夺战如火如荼,各大APP的成瘾性也越来越强。业余时间刷刷小红书,看看淘宝、知乎、短视频,内容的不断切换导致我们很少能在一件事情上坚持超过10分钟,时间久了,大脑被折腾的注意力涣散。同时,现在的短视频时间短且充满“爽点”,长期被这种快餐式信息喂养的大脑,自然无法忍受花几天的时间看毫无“爽点”的大部头,看书自然越来越没吸引力。
多线程工作任务的不断切换和手机不间断的24小时推送,持续干扰大脑的深度思考,大脑处理能力下降,遇到需要长时间思考或者深度思考的事情,大脑内存明显不足,走神和思维混乱必然出现。
人的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正向塑造困难重重,反向塑造却易如反掌。反思我这一年,每一天都是专注力塑造的反面教材。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在疲于奔命,要做的太多,而时间又太少,这也就造就了这个时代独有的时代病——专注力缺失。
该如何自救?
1.冥想
看到很多朋友推荐冥想,但我始终未真正践行冥想,也未体会到冥想的效用,但既然能被各界大咖力推,必然有其精妙之处,决定从今日开始冥想,持续反馈冥想带给自己的变化。
2.读书
奋力把自己从短视频等“快餐式”信息中拽回来,重拾读书这项“精神正餐”,一定会有困难,但这是回收专注力的必经之路。
3.尽量多用电脑少用手机,多坐书桌少躺床
相对而言,电脑的办公属性多一些,而手机pad的娱乐属性居多,对于目前的我,显然远离手机和pad是明智之举。坐在书桌前更倾向于看书或办公写作,躺床上则更有利于刷手机,所以,以后除了睡觉,尽量不躺床。
4.写作
写作是很好“醒脑”工具,即便是絮絮叨叨的自我反思,写完之后,脑袋中的想法也会顺溜不少。写作可以倒逼深度思考和长时间思考,不断锻炼“思考肌肉”,正向塑造大脑。
这是我目前思考到的,以及准备践行的方法,期待清醒的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