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宣传和智能定义的世界里,应该怎样活着?
进入社会找一份工作谋生,终其一生买一套房子,开始人生的下半场。城市的大小跟我们普通人的到底有多大关系?我们应该做什么?曾经以为天涯海角会很远,后来从才发现这就是一抬脚的距离。小时候我们以为走遍世界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收获不一样的人生,当走遍大半个中国,在这块土地上走一圈回到这个县城,才发现原来静下来慢慢思考才是人生。没有目的没有终点没有方向,即使共和国的土地上再走一个圈又能怎么样。对一线和小县城的选择,都只是所有自媒体的观点,没有人有思考,没有人有答案,也没有真相。甚至对选择本身都需要重新定义。或许80%的人连选择的机会和权利都没有。
这段时间抖音上出现了一股反思的热潮。现在已经不大喜欢刷手机和抖音了,一是身体不适合经常玩手机,特别是躺在床上以后,二是抖音大多都是尬演。但是抖音依然是当下最火的娱乐消遣工具。抖音或者百家好企鹅号上的热点内容包括:明星八卦、野史传闻、网络喷子、电影片段、时下的一些热点新闻、养生谣言。看这些内容除了空虚一无所获。抖音和这些自媒体是一个割裂的世界,但是这个世界能让一部分人主要是低收入群体获得暂时的满足以及打发时间。
现在对看书这种原本毋庸置疑的对人百害无一利的命题也有了反思。从狼道、情商、成功学的绝对抛弃摒弃开始,逐渐渗透到文学历史哲学类的书籍。很久以前我也想过一个问题:这本书我读了别人没读或者别人认为的经典我不敢兴趣,似乎对生活毫无影响,学校的教育为什么与现实脱节甚至学校教育只为宣传。对书籍的置疑进而对知识体系的质疑,古人有一个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自己的影子,到了今天我们进入一个网络化的时代,不可能还有个人体系书籍也不再是必备品,个人最多形成一个理论,影响的也就是周围的几个人。我们最应该学的不是书籍,而是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当下智慧。
人应该怎样对待周围的人 ,每一个小圈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不要凭借着感情和过往的经验,更多的是仔细去分析人性和文化属性。建立在对人性的认知和文化属性基础上的东西才能持久。抛开这两样东西,所以的议论都只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都是一些随时可以改变的感性判断。什么是人性,什么又是文化属性?这是一个让人终其一生去追寻的答案。不要希望救世主的降临,而是根据客观的规律。所有的东西都会根据情、景、物的变迁而随时改变。只有人性和文化属性一直伴随影响者所有人的生活变迁。对,是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