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娱情,用于丰盈内心未尝不可。除此之外,要持有“功利心态”,让书中知识转化为“价值”,成为自我“操作系统”的一部分。
时代讯息万变,知识更迭猝不及防,一本书仅是慢慢咀嚼不见得真能发挥它的价值,当我能接受这种认知,也便接受了“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比如,读这本《七堂思维成长课》,加上整理出笔记,并写作本文,用时也不到一天。
读书有法可依,才不至于读后忘言。
一、目标导向——让问题“点燃”目标
首先,要有问题意识,以问题导向引出阅读目标。
阅读《七堂思维成长课》这本书,我是冲着书名去的,今年的一个目标就是迭代自己的“操作系统”,对于提升或刷新认知的书籍,我来者不拒。当看到书名,大脑中开始生发问题——
1、七个思维是什么?
2、如何训练这几个思维?
3、有什么工具帮助我进行训练?
当三个问题解决了,也就是达成了阅读目标。
二、问题导向——有针对性阅读
其次带着几个问题快速翻阅序言、目录、后记、附录等,大概了解这本书能否以及哪里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很幸运,我想要的,这本书确实都有。于是,带着期待与猎奇之心,在一个不是很忙的时间段标注、归纳着我想要的东西,带着我原有的认知,不断与新知自在碰撞。
阅读过程,保护思维的连贯性很重要,因此我选择随手标记、做小型思维导图、折页,而不是停下来拿出本子做笔记。
当阅读结束,静思片刻,看着目录,回忆所读,尽可能将记忆进行串联。
三、结果与行动导向——作有效的笔记
一本书结束,也只是完成了阅读闭环中的一个环节,还有读后笔记。
阅读笔记,我一向很重视,读任何书籍都不能忽视这一环节。
大脑这个东西在记忆上一点也不靠谱,它的无意识系统总是试图偷懒,尤其在接受新知初始,尽量给大脑减负,才不至于因为压力而对新鲜陌生的知识产生疲惫感。
当然,不是所有笔记都一定有效,我喜欢对“效率”这个东西进行研究,凡能提升效率的工具我也是尽收囊中,稍加创造就成为自我“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何乐不为?
有效的笔记,不是对作者思维、观点的照搬照抄,而是对体现自己的思维、解决自己的疑问、激活自己的行动力的再现。稍为用心,对那张用来笔记的纸改造一番,即可达成“效率”这一目的。
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我选择了下面这种笔记形式,我喜欢这个表格中的“AHA!”、“TO DO LIST”、”DONE!”
1、AHA!:其实就是问题得到解决时的“开心一刻”,是阅读初始问题的答案。形象而有趣!比如,这本书中我想要的思维,根据我的需要,我重新进行了归纳:目标思维、效率思维、社交思维、精力思维、工具思维。
2、TO DO LIST:是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关键环节,读书要“产出”,由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必不可少,实现书籍价值变现(无论是能力还是金钱),必然要将有价值的东西付诸行动。
3、DONE!:是已经实现的行动,是与作者达成默契,“英雄所见略同”的欣喜。“啊,原来这些我也可以实现,有些我已经做到了!”这种自己的认知与行动得到作者认同的感觉,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正向的反馈,也是对正确行为的正向强化,是一种有效“奖赏”,这对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
当然,如果可以,最好给每一个“to do”附上时间、范围、数量等的规定,让行为更加的具体、可操作,也就更容易让“知道”变成“做到”,以至于“持续做到”!
高效阅读是一项带有“刻意练习”属性的系统工程,从读前、读中到读后,需要一个环环相扣、逐步推进的闭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