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DRIVE

        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认识到,行为有两种主要的驱动力,第一组驱动力是生物性驱动力:人类以及其他动物,饮食以及解饿,饮水以解渴,交配以满足性欲。第二种驱动力则来自外在动机:做出特定行为时环境会带来的奖励或惩罚,如承诺加薪,我们会工作得更努力,如果考试得A会有奖励,我们就会学习更长时间。但这两种驱动力都没法解释以下两个实验。

        哈里利用恒河猴进行为期两周的有关学习行为的实验,他将恒河猴放在一个笼子里观察猴子们的反应,实验发现,没有受到任何外界的鼓励,实验员也没有给他们任何指示,猴子就开始专心致志的玩起这个装置,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看起来似乎很享受。这表明猴子解开装置的驱动力,并不是来自于生物性驱动力,也并非是外在动机。

      德西利用索玛立方块进行研究,他把大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被试者每天参加一小时的实验,连续三天,第一天实验中,两组成员都按照图片所示来拼索玛立方块,第二天也是一样,不过换了新的图片,但这一次必须告诉实验组成员,他们拼好一个图片上的图形就给他们一美元,对照组也拿到了新图片,但是不会给任何奖励,在第三天的实验中,两组的图片都是新的,按图片拼好后,两组都不会有任何奖励,和第一天一样。观察发现,在第一天的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者没有表现出什么差别,在第二天的实验中,实验组每次拼成功,拼好一幅图,就会有奖励,而对照组没有,这次实验中无奖励组的表现和第一次试验差不多,但是有奖励组的表现突然真的对索马里方块感兴趣起来,然而第三天的实验确定了德西对积极性一些运作规律的怀疑,对在现代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假设,也提出了温和的质疑。罗西发现,从没得到过奖励的对照组,花在索玛拼图上的时间比前两次更长,但是实验组的观察对象,他们花在拼图上的时间明显减少,跟第一天他们刚接触拼图,明显对拼图感兴趣时长仅仅持续一分钟。

        德西发现:“把金钱当做某种行为的外部奖励时,行为主体就失去了对这项活动的内在兴趣。”奖励只能带来短期的爆发,就像是少量咖啡因,只能帮你多撑几个小时,但其效果会逐渐消失,更糟糕的是,它降低了人们继续这项工作所需的长期积极性。

        德西说,人类有发现新奇事物进行挑战,拓展并施展才能,以及探索和学习的内在倾向,但是第三种驱动力比另外两种更脆弱,它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下才能存在,一个人若有意发展,并提高儿童,职员、学生等对象的内在积极性,他就不应把注意力放在金钱奖励这样的外控系统上。

        我们把第三种驱动下的行为称之为是“I型行为”(Type I behavior),他真正根植于有关人类行为积极性的相关科学,由我们的第三种驱动力驱使,即我们将要主导自己的人生,学习并创造新事物,通过自己以及我们的世界,做得更好的内在需求。

        现代教育就是要唤醒学生的第三种驱动力,因为现在诱惑学生的事物太多,而“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的目的性太弱,这就导致了学习主动性日渐削弱。有些学生傻乎乎地坐等兴趣的到来,他们不知道的是,兴趣是内驱力的其中一种形式,而兴趣要么是对事物与生俱来的好奇,要么是在不懈努力过程中形成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内驱力,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当我很想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我的内驱力就能给我充分的动力,当然,当一件事情并不那么重要的时候,拖延就会占主导,不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吗?“空有上进心,与自律行动派之间相差一个拖延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意志力是什么? 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提到意志力,很多人会想到需要意志力的最大考验莫过于...
    惜她阅读 8,474评论 0 23
  • 在数据挖掘或者机器学习等领域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各种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其中比较常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缺失项用0进行填充...
    高正杰阅读 13,426评论 2 2
  • 背景:永澄老师回应一位同学加入共度群的犹豫,向我们阐述了他的决策系统: 为什么加入此次共读是高概率的正确事件? 1...
    Christinette阅读 2,806评论 0 0
  • 在Objective-C中,@是Objective-C的标志,证明您正在使用Objective-C语言! 针对Ob...
    泠丶洅溅阅读 6,340评论 0 6
  • 我和同学们都经过刻苦练习,认真观察,在戴老师和家长们的指导下第一关顺利通关!其中我们小组也一起过关了!(朱嘉诚,岳...
    崔珂豪本人阅读 1,48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