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克服偏见

开始看《杀死一只知更鸟》不是偶然。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本书的大名,那时想:杀死一只知更鸟,能写出什么有趣的东西呢?怀着这样的偏见,将这本书抛之脑后。后来,读了一些欧美作品,觉得欧美作品的写作方式不符合我的胃口,继而将所有的外国作品一杆子打死,再也不碰了。到了大学,即将要学习外国文学,受到必然要读的心的驱使,去微信读书搜索一番:在排前两百的图书里,《杀死一只知更鸟》赫然排在第一位,超越了《三体》、《明朝那些事儿》、《平凡的世界》、《活着》等等巨作。我感到很惊奇,它到底有什么魔力? 这突然萌发的好奇心成为了打开这本书的契机和钥匙。

出人意料的,一路读下来很顺畅:情节曲折动人、人性描写酣畅淋漓、语言犀利、人物饱满、引人深思。《杀死一只知更鸟》与我的设想全然不同,它甚至和中国文学作品有很多相通之处。文学作品都是人的作品,都取材于现实生活,根植于人类文化,抒写的是人性与人心,应该是相通的,之前的种种实在是我的偏见了。偏见是一种叫人错失良机的东西,它借着自以为是的聪明,与深入交流擦肩而过,与机遇背道而驰,进而产生误会与遗憾。

《杀死一只知更鸟》简介的第一句是:“愿你克服偏见,愿你一往无前”。不知是作者哈珀李的原话,还是出版社所加,抑或是平台加上去的,但是这句话确是全书的灵魂。读完这本书,再看到这句话立在全文的最前面,突然所有的事件和主题就像被一条线串联了起来。

全书讲述了一个名叫汤姆·鲁滨逊的年轻黑人,被人诬告犯了强奸罪后,只是因为是一个黑人,辩护律师阿迪克斯尽管握有汤姆不是强奸罪的证据,都无法阻止陪审团给出汤姆有罪的结论,最终导致汤姆死于乱枪之下。在这其中穿插着“怪人”拉德利和斯库特、杰姆奇妙的友谊故事。汤姆和拉德利都是众人有偏见的对象,汤姆受种族歧视,拉德利因为独特的行为受到歧视,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揭露出汤姆并不是强奸犯,反而他经常帮助所谓的“受害者”,拉德利则是在生死关头拯救了斯库特和杰姆,他们都是心灵至善至美的人。偏见糊住了梅科姆镇人们的眼睛,糊住了他们的判断力,所以他们之所见,都是透过灰色薄膜看到的,一切美好的心灵都被投射了灰色以至“黯然失色”。《杀死一只知更鸟》之所以是一部经典,还在于它的主题宏大而多样,涉及种族歧视、法律正义、友情、人性等,这一系列主题都是围绕偏见展开,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如果带有了偏见,就难以获得真心感受,难以窥见事物真貌:对汤姆的偏见,让人们看不见他的善良、老实、勤劳和乐于助人;对黑人的歧视,让陪审团罔顾事实,做出不公正的判决;对拉德利家的偏见,让拉德利一家闭门不出多年;固有的种族歧视观念,让梅科姆镇的人们对黑人群体嗤之以鼻,无理咒骂……所有的一切都是偏见下的悲剧。

家庭教育是一个全书主题中不那么显眼的部分,与种族歧视和法律正义相比不为人所注意,但是这一主题依旧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是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阿迪克斯是一位理性、冷静、温柔的家长,他将自我和父亲角色融合的非常融洽:他是一位律师,因此坚持法律正义,面对威胁危险也要守护无辜的黑人,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他英年丧妻,在家庭中既承担着父亲的责任也满载着母亲的柔情;他酷爱读书,教会了一双儿女理性思考和正直的为人;他是一位绅士,对任何人都彬彬有礼,不管是黑人还是“怪人”。正是有这样一位家长的存在,才有了斯库特和杰姆纯真清澈的眼神,这眼神与梅科姆镇的其他人民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事实昭然若揭,让这样的正义和纯洁更加深入人心。当然,家庭教育本身就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阿迪克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个极好的典范。

《杀死一只知更鸟》最初发表于1960年,近六十年过去了,它依旧在小说史上熠熠生辉。若是我没有那种一棒子打死的偏见,能早点读到这本书,在还没有了解司法公正和种族歧视的时候,我一定会被这部小说震撼,那种震撼会是美妙的回忆,这是偏见带给我的遗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