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戎中学上方的街道上,有位修自行车的师傅叫老曹,镇上大半街坊都认识他。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是刚到威戎中学上班的时候。
那时校园里五辆用来打扫卫生的架子车都坏了,主任指着墙角的架子车跟我说:“你带几个打扫卫生的学生,把这些车拉到坡上找师傅修修。” 他顿了顿,又特意补充:“上面有两个修车摊,找老曹修,他收费比较便宜。” 这是 “老曹” 第一次走进我的印象里。
当时正是初夏,阳光带着点热意,风里飘着街边槐树的清香。我和学生们费劲地把架子车拉上坡,远远就看见两个修车摊,其中一个摊前,有个人正蹲在地上,聚精会神地修着自行车。
我走上前说明来意,他这才抬起头,身上穿一件洗得发黄的黑白短袖,黑色裤子配着一双老式黄胶鞋,黝黑的双手沾着亮晶晶的机油,花白的头发和布满皱纹的脸颊,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但他眼神很亮,笑着招呼我:“你们先坐会儿,我把这自行车的小毛病弄完,就给你们修架子车。”
他摊位旁摆着一张自制的简易小桌,桌上放着一副象棋,周围围了好几位老大爷。有两位正面对面坐着下棋,手里的棋子落得 “啪” 响,旁边的大爷也没闲着,时不时凑上前 “多嘴” 指导两句,你一言我一语,热闹得很。我看着这热闹的模样,连忙说:“师傅您别急,慢慢修,我们下午来拉车就行。” 说完便先离开了。
自那以后,我也算认识老曹了。每次上街路过他的摊位,只要他不忙,都会笑着跟我打招呼;有时候我闲下来,也会凑到他摊位旁,跟着那帮老大爷学学象棋。一来二去,日子久了,我和老曹也就熟悉起来。
后来我从学校辞职,在老曹摆摊的对面开了家奶茶店。距离近了,我去他摊位的次数也多了,聊得多了才发现,老曹的手艺远不止修自行车,配钥匙、补鞋、修拉链,这些零碎的小型维修活,他都做得又快又好。而且他性格活泼,爱跟街坊开玩笑,不管是来修东西的,还是单纯来下棋聊天的,每天找他的人都络绎不绝。
偶尔不忙的时候,老曹也会跟我讲他年轻时候的趣事,说着说着,他会突然叹口气:“岁月不饶人啊,现在眼神儿都差远了。” 我总爱跟他开玩笑:“老曹,你这年纪,该回家抱孙子享清福啦!” 听到这话,他停下手里的活,望着街对面的方向叹道:“趁着还能动,多给儿女们攒点钱,他们也轻松点”他说这话时,天已经擦黑,街上的路灯不知何时亮了起来。暖黄色的灯光洒在他身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我忽然想起第一次见他时,他蹲在地上修自行车的模样,原来这个看似平凡的修车师傅,心里装着对家人的牵挂,也藏着对生活的韧劲。
后来再看老曹忙碌的身影:他弯着腰给自行车补胎,眯着眼帮街坊配钥匙,偶尔还跟旁边的老大爷说笑两句,我总会想起他那句 “趁着还能动,多给儿女们攒点钱”。这世间有太多人在生活里奔波,但老曹却用自己的手艺和乐观,把日子过得踏实又温暖。
街面依旧热闹,老曹的蓝色帆布棚也还立在原来的地方。有时候我坐在店里,看着对面忙碌的老曹,看着街坊们围着他说笑的模样,总会觉得,正是因为有老曹这样的人,用手艺守护着街坊的日常,用温情温暖着身边的人,这条老街才更有烟火气,这日子才更让人觉得安稳。而老曹的那句话,也像一杯温茶,在岁月里慢慢沉淀,越品越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