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4的北大毕业生进入体制内,你怎么看?

最近,南方周末一篇《超过四分之三的北大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文章引起热议。无论选择去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本来就只是一个职业而已,但是如果一个号称世界一流大学,3/4的毕业生都选择进入体制内,可能就会有大问题了。

尽管体制内不等于当官,但多数可能还是奔着权力而来的。如果一个国家大部分的人都想着去当官,那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

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就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认为,当官是最上等的职业,他们可以合法地享受最好的东西。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这帮在号称中国最好的大学里毕业生,一致选择了体制内,肯定不是偶然,还是因为莫言的那句话,体制内的好处太多了。

如果只是个别人的选择,那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样的一个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去选择当官,那么这种现象就不是个人选择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了。

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别人无疑是不可取的,这些北大毕业生的选择,无可指摘,但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作出这样的选择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现在的北大,已经不是以前的北大了。曾经的北大,蔡元培等一大批仁人的治理下,以独立思想、自由精神著称于世,以天下人为已任,他曾经的学子,亦多有家国情怀,这些都为北大赢得了卓著的声誉,与清华一并在国人心中树立了根深蒂固的形象:北清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曾经有着“鸿鹄之志”的北大也变成了“洪浩之志”,似不再以民主自由、兼容并蓄的精神而骄傲,而是以创收金额为自豪,最近北大校长就骄傲地宣布,“今年学校的总收入已经达到340亿,应该也是全国最多的高校。”而他的兄弟清华就更厉害了,都已经开会决定建成了世界一流大学。

一个不再以探索,而是以创收而骄傲的“一流”大学,要求他们培养出来学生放弃精致的利己主义而担起历史重任,现实吗?

第二,整个社会的资源持续向体制内集中。我所理解的体制内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政府机构,二是国企。尽管经过多轮改革,但是权力却并没有被关进笼子里,而是表现出越来越强势的态势。一纸公文,就是决定一个或一批企业的生死,即使是万达和阿里这样的巨无霸,在权力面前也是见光死。

靠垄断活着的石油企业,一边挖着免费的石油,不边喊着亏损,更奇葩的是,最近中石油的亏损的理由是“国际原油价格太低了”。但企业亏不亏本,完全不影响员工,特别是国企领导的待遇。

即便如此,我们的社会的大量资源,仍然向这样的企业倾斜,不是因为他们能力强,而是因为国企的帽子。这样旱涝保收待遇一流的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一旦拥有,更有何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章看过了,主流观点也明确了。多数是说他秀的,你是北大的毕业生,就算去送外卖也不过是像名人和真人秀的低阶版本。 终...
    鸽子不知道阅读 499评论 0 0
  • 适逢毕业季,就业市场的凛冽寒意在这火热盛夏显得尤为让人心焦。在众多求职意向中,进入体制内工作也是广大毕业生的一个备...
    地心阅读 2,042评论 0 47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575评论 16 2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16评论 0 11
  • 可爱进取,孤独成精。努力飞翔,天堂翱翔。战争美好,孤独进取。胆大飞翔,成就辉煌。努力进取,遥望,和谐家园。可爱游走...
    赵原野阅读 2,778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