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勒斯四部曲——我心中的你一直是天才

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讲诉的是两个出身贫民窟的女孩从小到老的一生以及二人之间的友谊变化。莱农是一个乖乖女,勤奋好学一直读到大学,最终成为一名作家,离开了那不勒斯,而莉拉则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天才,却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一生都未离开那不勒斯。书像私人日记本,以莱农为第一人称,记录了莱农从小到大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小时候莱农一直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字迹端正漂亮,而莉拉的一次课上捣乱让老师看到了她的天分从而抢走了老师对莱农的关注,莱农因而开始注意起这个女孩,跟踪她,越多地知道她的一切,就越想跟她成为朋友,更想成为她那样的人。这种羡慕与嫉妒贯穿了莱农的一生,即使已经是大学生,是上层人士的妻子,是跨国的知名作家,依然困于莉拉的阴影之下。

那不勒斯四部曲,让我认识到友情的多面性。友情,不是从小推崇的高山流水的阳光一面,更多的是嫉妒攀比的阴暗面。现实中的友情,处处有比较,她比我好看,比我家境好,比我勇敢,比我灵活,比我有思想……这种比较往往让人心生嫉妒,相继会生出破坏心理,过后又有负罪感。友情因为相似而发展,也正是因为相似而容易起嫉妒,你我一样,为什么就是你比我好,而不是我比你好呢?友情的美好和矛盾都源自相似,就像婚姻,第一顺位继承和第一犯罪嫌疑都是伴侣。这本书让我明白这才是真实的友情,我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这些阴暗心理很正常,不应该被谴责,友人之间的嫉妒更多的是一种良性竞争,因为是友人,所以嫉妒是为了不落后于人后而努力的来源,当然,当嫉妒不可控时,也最容易一击致命。友情更多时候是被动的。莉拉多次的嘲讽让莱农远离她,但莱农心理上一直依赖她,一直无法彻底结束这段友情,也因为莉拉不断地强势介入。友情是一种归属感的需求。对于莱农而言,即使身处上层社会,仍似无根浮萍,内心的归属一直是莉拉,对于莉拉而言,身处暴力动荡的那不勒斯,看似强悍的抗争之下,是对莱农的信仰。

莉拉和莱农都是彼此特殊的存在,莉拉一直是激发莱农的灵感源泉,莱农一直是莉拉持续抗争的坚强后盾。莉拉小时候偷偷看书,学习拉丁语,希腊语,英语,就是不甘落于莱农之后,这也同样刺激着莱农作为学生时持续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这种良性竞争是美好的开端,直到莉拉成为了富豪的妻子,莉拉开始享受,莱农开始失措。当莉拉遭受婚内暴力而亲人无视时,莉拉和莱农都开始醒悟,女人结婚对于男人而言是成为附属品的条件,而莉拉绝不是妥协的一方,也激励着莱农继续学习,不准后退,因为她是天才女友,这是一种希望的寄托。她们两人对尼诺的爱,我觉得是对彼此的爱的延伸,尼诺只是一个具体的表现而已。莉拉在尼诺身上看到了她对莱农的知识分子的寄托,莱农在尼诺身上体验到了莉拉的叛逆不拘,两人因尼诺而离心,最终因互相了解而相互扶持。《离开的留下的》是最精彩的一部,简洁直白地描述了女性婚姻生活的乏味,出轨边缘的刺探,对知识与人的思考,写作的瓶颈,爱情的盲目。莱农的自卑,对自己出身的抵抗,对知识的渴求,对自己的批判否定,都让我会去思考:读书的意义何在?我的思想是文字的灌输,我的情绪是文字符号的堆积,我的独立思想是真的存在吗?

那不勒斯四部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莉拉对哥哥的爱。小时候哥哥对莉拉的宠爱让莉拉一直以为哥哥是英雄,但长大后认识到哥哥的自负让她产生了“界限消失”,这种“界限消失”就是对一刻板印象的肢解,美好的不再是完美的,而是有瑕疵的,甚至于美好才是“瑕疵”。即使如此,她依然包容他,帮助他,依然给自己的儿子起哥哥的名字,里诺。莱农对亲情的认知是残忍的,母亲的霸道,父亲的讨好,因为一直在读书,思想交流都是文字,缺少对父母兄弟姐妹的关注,莱农一直都很寡情。我懂,所以我也悲伤。

那不勒斯四部曲,另一个痛点就是,孩子是父母的翻版,重点突出尼诺对其父亲的重复。年轻时候尼诺努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和父亲不一样,成年后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与无数女人的纠缠不清,借助女人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耻地自我吹嘘。莱农怀孕跛足,在两性关系里的霸道都源自对母亲的印象,原文说的“好像母亲要从肚子里冲破出来一样”。

那不勒斯四部曲,让我诧异的是性的混乱,莱农的第一次是与尼诺的父亲,莱农与尼诺在一起,还一起去见尼诺父母,爱人与亲人?莉拉与莱农都与尼诺有过性关系,丈夫曾经是好朋友的情人,好朋友还能是好朋友?文化差异真的这么大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