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寺庙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都要去担水扫地,做过早课要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
有一天,小和尚稍有闲暇便和其他小和尚在一起聊天,发现别人过得都很清闲,只有他一人整天在忙忙碌碌。
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买的东西也大多是些比较轻便的。十年来方丈一直让他去寺后的市镇。要翻越两座山道路崎岖难行。回来时肩上自然还多了很重的物品。
于是,小和尚带着诸多不解,去找方丈问: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这么辛苦。方丈只是低吟了一声佛号微笑不语。
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发现方丈正站在寺的后门旁等着他。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坐在那里闭目不语,小和尚不明,所以站在一旁。
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当他们看到方丈一下愣住了,方丈睁开眼睛问了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的这么晚呢?”
几个小和尚面面相觑说,“方丈,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方丈又问身旁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翻山越岭山路崎岖。你又扛着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一些呢?
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
启示:爱之深责之切,父母之于子女的爱跟老和尚对小和尚的要求何尝不一样?因为期待孩子人生之路能走得更宽更广,多数父母便会从小高标准要求自己,比如郎朗,如果当初不是他的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或许他也便没有今日的要求。
从父母之爱,延伸到夫妻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
想要维系一段好的婚姻需要夫妻双方付出努力去经营。有人说,爱情的伤18岁没有经历,28岁,38岁或者48岁都有可能经历。在婚姻经营当中,没有任何人可以偷懒。如果说曾经偷过懒,总会有让你补课的时候,遭遇危机的夫妻就更需要加倍努力地去经营去学习。
陷入婚姻危机中的人们们就像这个故事中的小和尚。负重前行,不知不觉中自己经营婚姻经营两性关系的能力越来越强。
世间万物都是为了让我们修炼自己,婚姻只是众多生活方式的一种。男人也好,婚姻也罢,都是为了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心理学家说,把男人或者女人当点心,有更好,没有也饿不死,这样彼此都能更宽容看待之间的关系反而能冷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