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虽然每天都在学习《论语》,但我们都懂得《论语》再好,里面的内容也不是可以完全照搬照学的,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学会有取舍的学习。另外,本人所写的读书笔记仅代表个人浅显的观点,希望能和更多的《论语》爱好者共同交流!

今天继续学习《论语》泰伯篇。

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文:孔子说:"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且努力学习,誓死都要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定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不安的国家。

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同样也是耻辱。"

浅析:在这一章当中孔子给弟子们传授了四点为学之道:

第一点就是笃信,就是说,无论到任何时候,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可改变。

第二点就是好学,意思就是一定要有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心态,热爱学习。

第三点就是守道,就是一定要捍卫道义,坚守道义,道义不能轻易改变,一定要坚守!

第四点就是善道,也就是说,仅仅守护是不够的,还要在一点一滴中去完善道义。

接下来,孔子又在这一章当中给弟子们传授了为官之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按孔子的意思是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就出来做官,无道的时候就隐藏起来,其实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就不能够100%认可的。

我认为这不是为官之道,只是自保,真正的好官是不应该这么做的,他们反而应该在无道的时候挺身而出,想办法用自己的能力改变当时的社会现象,使无道变有道。

接下来孔子又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国家有道的时候,而自己却是贫贱的,这是耻辱;当国家无道时,而自己是富贵的,这同样也是耻辱。

在这一章的最后,孔子又提出,应该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这才是真正的为官的基点。

这也可能就是孔子经常赞扬他的得意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真正原因。在国家不施行仁政的情况下,个人获取财富和高贵的地位,是依靠不符合道义的行为获取的,自然就是耻辱的。

所以说我们在学习《论语》等古代圣贤书籍时,一定要前后贯通来学习,而觉不可以断章取义,那样就违背了孔老夫子在《论语》中所要传输给我们的真正思想意义了!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是至善至柔,欢迎友友加入简书会员行列,愿我们携手并肩,在简书共同成长,一起进步,开心的玩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