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了怦然心动这部电影,导演是罗伯·莱纳 不是单纯讲述青春懵懂爱恋的故事,而是以心动为主线讲述来自两个不同家庭个人成长的故事和家庭教育对其影响的一部电影
深深地感受到价值观、对自己的认同和精神能量饱满度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健康成长有多重要
关于孩子成长自然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渗透,不然怎么会有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个人是家庭的缩影。孩子的成长边界也是父母认知的边界,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协助他塑造一个完整的独立人格,成为内心特别丰盈饱满的人。
电影中最喜欢的画面有四个:
第一个画面是朱丽爸爸和她聊起那个心动男孩布莱斯时,爸爸说的那句整体大于之和的画面,这样深度交流的画面还有好多,深度陪伴的意义是静下心来慢慢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时疏导困惑,给孩子心灵上的启迪。这些暖暖的有能量的画面未曾在布莱斯和他爸爸身上看到,也许这就是他缺乏担当和勇气的来源
第二个画面是朱丽爸爸送给女儿的那副枫树的画,朱丽爸爸知道无法守护那颗带给女儿心灵滋养美好景色的树,但可以守护女儿的精神世界,因为他知道那个世界是支撑她所有能量的来源。
朱丽知道家里虽然经济不富足,但她的精神世界却一点也不匮乏。这样的孩子往往活的很有硬骨头,生命的张力很大很生动。
每个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相处模式,但最幸福的模式是所有人都为之努力的贡献自己的价值。第三个画面是切特(男孩的外公),他的出现就是男孩家族中的一盏明灯,他的话不多,但都很有份量,第一句是一个人的品行是从小培养的,诚实就是,不希望看到你越走越远;也为布莱斯后来自己勇敢的表达自己埋下伏笔,切特和布莱斯一边散步一边说:有些人是高光的,有些人是哑光的,有些是丝光的,但有的人确有虹彩,而这种人,是任何东西也比不上的,朱丽就是切特眼中这样的人,还有他怀念的妻子也是。
之前看过一本书,男孩的成长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6岁——这个年龄段的男孩是属于母亲的。他是“她”的孩子,虽然父亲在其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他还是属于她的。在这一阶段,父母的任务是让孩子在爱的包围下安全地成长,让这一阶段成为男孩成长过程中温馨的一站。
第二阶段是6~13岁——在这个阶段,男孩感受到来自内心世界的召唤,开始尝试着成为男人。这时候,男孩在感兴趣和偏爱的活动方面越来越像父亲。(虽然男孩与母亲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更广阔的世界开始向他招手。)在这一阶段,父母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在嬉笑玩闹的过程中形成善良的品性,同时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并教给他们这方面的技能,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这个年龄段,男孩为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男人而感到高兴。
第三阶段是从14岁到成年——在这个阶段,男孩如果要完成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就需要成熟男人的引导。这时,父母在男孩的生活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他们必须为儿子挑选好的引导者,否则儿子就会在同样无知的同伴身上寻找自我。在这一阶段,男孩参加成人社团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些活动将帮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自尊自爱的人。
大胆的猜测布莱斯和布莱斯的爸爸在6岁之前有可能都没有得到过来自妈妈的爱,才表现出不知道怎么表达爱,电影开始布莱斯爸爸对小女孩朱丽很不友善的举止就好像在诉说着一切,后来布莱斯和切特之间的对话恰恰弥补了第三阶段需要成熟男性的引领。
第四个画面:布莱斯这个男孩儿终于突破自己的限制性信念,不在随大流,唯唯诺诺,开始活出了自己才是生命主人的画面和朱丽一起种下那颗带给彼此深远意义的枫树。
一个可以引领别人精神的人才是最有魅力的人,朱丽是这样的人,朱丽的爸爸妈妈更是这样的人,才会培养出高贵品德的灵魂。
总结:在孩子成长的时期,希望我们别去做那个只剩一格电的低能量父母,别把自己在社会上沾染的负能量传给孩子,让我们充满电的和孩子和亲近的人好好相处吧,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有灵性的生命,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活成自己的小太阳,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