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量红利枯竭,内容站上风口
到了今天这个节点,业内普遍形成的一个共识是,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玩法变了。一个标志就是,纯线上带来的流量红利已经基本消失,也就是哪怕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已经没什么人口红利了,该上互联网的人都上了。甚至说,在许多有巨头进入的红海领域,互联网流量已经完全不是中小创业公司可以负担得起的,通过纯粹的广告投放和应用商店去导流,除了部分细分领域可能还有机会,普遍来说性价比都太低。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这两年开始内容创业会站上风口,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因为内容,尤其是好的内容,是自带流量和注意力的。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20多年中,信息太过泛滥了,虽然有不少优质的信息,但劣质的更多,而且劣质的更容易刷屏,因为它自我曝光和吸引眼球的动机更强。所以,时至今日,一旦好内容出现,用户就会趋之若鹫。
确实,从产品的角度来看,想要刺激流量、打开率、日活、在线时长这些不管是满足投资人还是自己拿来看的数据,优质内容可能是当下最好的一味药方。然而,作为平台方,想要“持续”留住好的内容,而不是过把瘾就死,却绝对没那么简单。这从各大自媒体内容平台不时推出的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扶持政策就可以看出,事实就是,大家都还在摸索其中的规律。
二、只有规模化的持续收入,才能真正留住内容创作者
用户因为内容而来,而优质的内容只有优质的内容生产者才能搞定,但是,这些生产者都有一个特点:跨平台。我们可以发现,头部大V的粉丝是跟着人走的,比如李笑来,吴晓波,罗永浩等,他们的影响力是跨平台的,且无视任何产品形态,pc或者app,文字、语音或者视频,他们都可以轻松胜任。他们就是行走的IP,他们的流量也不是平台的流量,而是他们自己的流量。他们的内容是平台流量的入口,他们的个人影响力大于平台的影响力。
而对于这样的内容生产者来说,名和利,要么影响力,要么赚钱,粉丝or收入,作为平台方,你至少能够提供一样。罗振宇希望他的专栏作者不但能赚钱,还能大量赚钱,这个赚钱的标准,他自己的判断是:“最少每年100万。”
归根到底,只有扶持内容,才能争夺入口。占有多少内容生产者,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抓住了多少流量。
这可能也是阿里大文娱战略如此坚决地要拿出20亿来做补贴的初心:让内容生产者们真正规模化地赚到钱,打造一个海纳百川、能够拥抱变化的内容生态。
说到内容生态,就不得不提到对自媒体们的扶持政策。在当下,内容平台创业风口的火爆期,腾讯企鹅号、今日头条等各大内容平台都公布过加码扶持内容创作者的计划,而且基本都是10亿美金的量级,每次宣布都能引爆眼球。但是,热点过后,到底结果如何,其中却少有真正公布公布扶持结果详情的。
据悉,刚刚发布一个月的大鱼计划,就公布了扶持政策具体情况。发出奖金总金额超过1500万,有分成总金额提升了58%,其中,原创账号总收益提升比例更高,达到了61%,短视频类总收益破10万的账号超过了30个,图文和短视频双料奖金获得者25个。
三、发力内容生态,阿里大文娱战略打造完整闭环
在3月底宣布土豆正式进军短视频领域之后,阿里大文娱生态已经完成了完整闭环生态的建设和扩张,在这个包含图文,视频、搜索到电商和支付平台的综合文娱生态里,不同形式的内容百家争鸣,各放异彩。
从流量到产品,再到电商的完整闭环,是阿里大文娱生态为内容创作者们精心打造的成长通路,通过不断吸引优质的内容创作者,把他们留在平台上,才能让阿里大文娱的内容生态更加的有多样性和适应性。
1、流量:信息流、应用商店和搜索
在阿里文娱的版图里,有几个产品明显是作为流量入口为整个生态供血的,UC,豌豆荚,神马搜索等,无疑扮演着这样的角色。他们也许流量不是最大的,但对大部分内容生产者来说,已经足够了,因为你也不可能吃下平台给你的所有流量。
其中,UC无疑又是排头兵。从UC浏览器到UC头条,再到现在的UC,其转型步步为营,而其用户量级一直在保持在亿的规模上。再配合上豌豆荚和神马搜索,可以这么说,只要内容足够优质,在这个阿里文娱的版图是可以获得足够的曝光度。
2、产品:图文、视频和直播
那么在获得足够的曝光度之后,这个内容大生态里也必须要能提供产品让内容创作和们能够承接得住随之而来的流量和用户。
在3月31日的发布会上,原本和优酷有点业务重合的土豆,也正式宣布完全转型+发力短视频领域,这就相当于补上这个生态里最后的一块拼图。从UC最早一直在做的图文类内容,到优土的视频类内容,到阿里音乐的音乐类内容,这个生态里的内容呈现形式已经相当完备了。
阿里文娱总裁俞永福表示:“阿里的优酷很难兼顾短视频与长视频内容,且让土豆沦为小优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土豆要做到调性年轻化,内容差异化。”
UC的图文,优酷的长视频,土豆的短视频,还有来疯的直播,基本把内容的表现形式给覆盖了。UC发力做UC头条,侧重于图文,优土原来就有自频道,侧重视频内容。这些不同的产品形式不但能让内容生态百花齐放,更能盘活内容生产者们的创作潜能。
另外,UC和优酷两大平台也能够在流量上互相支持,优酷上产生的原创视频可以成为UC头条的重要内容来源,反过来,UC的流量又能够放大优酷自制内容的影响力。
3、电商:淘宝天猫和支付宝
在阿里大文娱的内容生态里,除了有海量的流量和多样化的产品形态来保障内容生产者们的纵情发挥以外,多样化的电商变现手段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此时,淘宝天猫等阿里生态内的电商平台,就成了不二选择。
比如,电商平台对短视频内容的支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短视频正逐渐成为一个风口,承载在其上的短视频内容营销也就火起来了,短视频能带来流量,带来广告,跟图文相比,短视频本身离电商更近。淘宝强大的电商基因让阿里大文娱的内容生态优势更加明显,加上支付宝的便捷优势,达到“从商家来、到商家去”,让“从观看到购买”的整个体验更加流畅。
同时,这也为内容生产们提供了其他平台无法提供的优势,让内容生产者们对阿里大文娱生态的依赖性更强。
四、结语:名和利,海纳百川的内容生态才能笑到最后
我认为,内容生产者的诉求基本是跳不出名和利的,也就是前面说的粉丝(影响力)和收入。微信公众号也许解决了名的问题,但在利的问题上,除了咪蒙这样的超级头部和一批各显神通来变现的大号们,大部分人都摸索得很艰难。
因为,就和当年的淘宝卖家一样,只有当我兼职开淘宝店的收入渐渐超过工资收入2倍甚至3倍以后,我才有可能考虑辞职去全职干淘宝,对自媒体来说,对内容创作者来说,也是一样。
头部的自媒体风光无限收入奇高,底部的自媒体兴趣驱动小打小闹,而数量最多最应该成为主力军的腰部自媒体,活的良莠不齐。所以,自媒体井喷的时代,远未到来,好戏还在后头。哪个平台能最好的解决内容创作者们“利”的问题,就一定能笑到最后。
看上去,阿里大文娱战略在给内容创作者“利”的道路上走的异常坚决,还是那句话,只有扶持内容,才能争夺入口。阿里大文娱战略通过让内容生产者们真正规模化地赚到钱,将优质内容留在平台上,同时打造完整闭环,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海纳百川、拥抱变化的内容生态。
UC发力图文,优土侧重视频,淘宝打通闭环。无论是互联网产品还是文化娱乐产品,本质上都是争夺用户的有效停留时间。阿里发力文娱内容生态之后,加上今日头条,微博+秒拍,腾讯+快手,各类玩家你方唱罢我登台,这场战役绝不会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谁能对内容生产者最好,谁就可能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