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

                                                                (一)

通过先生减肥这件事情,我想到了自己的梦想,就是渴望写一部长篇小说,哪怕一年只能完成一部,也会感到很满足。以前总感觉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文化水平不高,知识储备量比较薄弱,阅读量也不大。总之,没有信心,小主姐姐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如果1000天打卡结束后,可能再也遇不到这么好的机会了。

如果1000天连一部长篇小说都写不成,那么以后会更难,难于上青天。明白这个道理,可总觉得自己的大脑像浆糊一样,有些混沌,想象力也有限。如果能像小主姐姐说的那样,胆子要大,不要考虑太多。我想,如果能突破一下自己的思维,是不是也有希望跨出这一步呢?虽然想到了这些,但是具体到真正做的时候,还是挺恐惧,而且恐惧的程度比较很严重。

再想想,认识小主姐姐之前,我认为语音写作真是太神奇了,觉得自己一辈子也学不会,平时说话没有条理性,也总说不到关键点上,在这种状态下,怎么可能用语音写作呢?

左右为难的时候,我的右手骨折了,这时候只有两种情况可以选择:要么用语音写作,要么离开小主姐姐的打卡群。第一次遇见这么好的群,无论如何也不舍得离开。不离开是肯定的,下一步就是要启动语音写作模式,这是必须要挑战的一件事,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开始再说。刚开始,有一种被逼上梁山的感觉,一篇1000字的短文,其中1/3的字是“嗯嗯、啊啊等”。每说完一句,就不知道下一句该说什么,只能用“嗯啊”来衔接。尽管为修改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毕竟突破了第一步。经过一个多月后,我终于发现,这些口头禅能去掉,当下了决心时,又是一次突破。

于是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这个毛病改掉了。不仅语音写作去掉了这些口头禅,而且发现在平时说话时逻辑思维严谨了一些,少了口语上的毛病。

语音写作,让我平时说话时,一旦发现哪个事件有价值和意义,感觉像发现了一个宝,把灵感马上记录下来。

这两天脑海中忽然跳出长篇小说这4个字。一直一来我认为只有天才才能写出长篇小说,不仅需要有天赋,而且还要有大量的阅读积累,人生阅历等诸多的写作材料和创作灵感,这不是我这样的普通人能够完成的,于是这个念头刚刚出现就给抹杀掉。

又想到挑战语音时的困难,最终不也突破了吗?去掉口头禅那些字不也做到了吗?至于长篇小说,一年不行的话可以用两年时间,时间上先不要去限制,关键是先突破第一步。

关键的关键,第一步从哪里下手?这时有一个现实素材出现在脑海。

有一个女孩,爸爸妈妈离婚了,她和弟弟一个跟爸一个跟妈妈。本来就没有文化的妈妈把整个生活过得一团糟,用破罐子破摔的状态面对每一天。爸爸提出离婚时妈妈用了鱼死网破的态度来对待,她想,我过不好你也休想幸福,就这样两个大人成了仇人,而两个孩子成了最大的牺牲者。

妈妈的一个亲戚实在看不下去孩子的处境,就来帮助女孩。他做通了女孩妈妈的工作让这个孩子继续读书,不仅支持她读书,而且还常给孩子写信、给孩子买各种学习资料和大量的课外书。

他告诉这个女孩,家庭出现这个情况不是你的错,你没必要为之来买单。在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中唯有知识可以改变你和妈妈的命运。如果你想报答我,那么等学有所成的那一天。如果你努力了,但在学业这条路上没有成功,我对你所有的付出不用回报,想好了吗,如果愿意,你随时可以答复我。

女孩答应了这位亲戚并愿意按照他指的方向走下去,也渴望自己能在知识这条路上获得一些成绩,然后把事业做出来好报答对方的帮助之恩。

这位亲戚还告诉她,不仅要积极对待学业,而且还要帮助妈妈从苦海中走出来,让妈妈看到你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以及你追求学业的精神,妈妈会从你的身上看到希望,你会成为妈妈托付后半生并走出痛苦婚姻的依赖,然后她才会开心地生活下去。

从此这个女孩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妈妈出去打麻将时她不再跟着去,而是放学后先完成作业,再帮助妈妈做家务,她鼓励妈妈走出痛苦,迎接全新的生活。她告诉妈妈请她观看自己的行动,她会成为妈妈的一片天。

现在这个女孩211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接着又读了博士,毕业后在一个大城市落了脚,事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凭借自己的能力把亲戚花在她身上的钱全部还了过去。

但是,跟随爸爸生活的弟弟没有这么幸运。弟弟没有在学业上取得成绩,他半路辍学了,一直消沉得生活着。

如果我能写一部长篇小说的话,希望可以让这个小女孩成为主角,在小说中,她不仅自己开创了事业,而且还把弟弟带了出来,让弟弟也有了全新的生活。

                                                               (二)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跟随妈妈生活的孩子命运通常比较幸福,而跟随爸爸的孩子,幸福指数则会不确定,关键在于爸爸对孩子爱的能力以及爸爸的新家庭对他的教育效果。

有个现实的例子,那就是作家张爱玲和弟弟的命运完全相反。

张爱玲跟随了母亲,而弟弟则跟随父亲。张爱玲的母亲本来是个闲不住的人,一心想过上自由的生活,一心向往国外的生活。

幸运的是,张爱玲的妈妈和姑姑是好朋友,在出国前,妈妈把她托付给了她的姑姑。恰巧,姑姑不仅诗书琴棋样样精通,而且还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就这样,张爱玲的姑姑负责照顾她的生活并主管她的教育。在姑姑的细心观察下,发现张爱玲具有写作天赋,于是鼓励她走上了创作这条路。

可以说,没有姑姑的发现和鼓励张爱玲,她未必会成才,更不用说走上文学之路。

其实,张爱玲和弟弟一开始都是和父亲一起生活的。有一天,张爱玲和继母因为斗嘴被父亲打了一巴掌,还被关在房间里。张爱玲在无奈的情况下逃出了家门,只能去找母亲。后来,姑姑接纳并照顾她。

张爱玲的弟弟就没有这么幸运。他想跟随母亲生活,母亲没有接纳,又多次去找姑姑,但是姑姑的能力太有限,无法抚养两个孩子。

因此,张爱玲的弟弟只能继续和父亲继母生活。他长期生活在压抑和恐惧中,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只是在家里认得一些字,仅此而已。

两个人智力并没有上下之分,只是命运不同而已。张爱玲得到了姑姑的宠爱和教育,姑姑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她,把她当做亲生女儿一样培养。

张爱玲的弟弟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也无法享受正常的家庭生活。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成为了一个懦弱的人,一个讨好别人的人,一个无法迈开步伐的人,更不用说是一个男子汉了。

张爱玲成功后,对弟弟不屑一顾。她认为弟弟没有男子汉的气概,甚至没有男子汉的骨气。总之,对他很失望,更不可能喜欢他。

有几次弟弟向姐姐求助,或者想从姐姐那里获取一些爱,但张爱玲从未帮助过他,甚至看不起他。她临终之前,把所有的遗物送给了一个朋友,而没有想到这个可怜的弟弟。

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孩子幸运与不幸的问题。幸运的孩子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有生活在正常家庭中的福气。而不幸的孩子很难生存,更没有发展和受教育的机会。

只是有了这个思路和想法,不知道能不能写出来。至少,比以往进步了一些,原来从不敢想这事。加油,亲爱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