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研习:微信好文章的拟标题法则》

【导读】

“ 标题” 究竟在微信运营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有人说微信是“内容为王”,有人则说做个“标题党”;

有人说“内容决定转发,标题决定打开率”。

更有人说“内容是做给关注者看的,标题是做给未关注公众平台的人看的”;好比深夜发媸徐老师,发文标题是省略号也还是会有很多人点开她的推送;当然能像徐老师那样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如我们这般的绝大多数该如何去运营自己公号的标题呢?

只有当明白了微信文章的传播流程,我想自然心里有底了!

(不会画图。。。)

图片展示的只是第一次传播,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我想都是一样的道理!

在我看来,一个好的微信标题就犹如宋仲基老公的脸,王凯的手,当然还有巴大仁的颜值!

法则一:引发好奇心、吸引力

你知道在朋友圈,大家留给一个文章标题的时间是多长吗——最多2秒。所以在这两秒的时间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去读者打开文章,引发读者足够的好奇心。

引发好奇心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我们生活中潜藏的好奇,第二种标题中自带矛盾,第三种说话说一半(这种见的多)

举例:

法则二:颠覆常识

我们都知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真正的好文章,不仅仅是剑走偏锋还能自圆其说,而是它能够提供你看待世界的新鲜角度,对你当下的生活态度有所启发。

举例:

法则三:情感共鸣

某天突然接到老婆大人(乡村教师)的电话,哭诉在学校受到委屈,原来是和学生发生了一些矛盾,学生家长找到了学校!

晚上就看到老婆在朋友圈分享了篇文章(本人老婆几乎不发朋友圈);文章大意说的是在教育改革的基础下,老师如何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学生打不得、骂不得等等。(原文链接)教书成这样,是无奈更是悲哀!

这篇文章不管是从排版,还是逻辑上,我想都是不合格的,但却收到了100000+的阅读,还有36575个赞。

这也让我认识到大众不是想看你怎么表达你自己。而是想看你怎么表达我。

大众想在文中找到自己!

之所以转发,是因为“这就是我”“我就是这么想的”“作者帮我说了我想说的”。

所以,好的文章、好的标题,要体察到人性的痛点,表达大众的情感共鸣。

举例:

终极法则:343标题分析法


343推文标题结构,指微信标题中事实、关联、情绪三者所占的比重。

三者分别指“明确的事实依据,与读者利益相关的陈述,挑逗情绪诱发行动的语言”。

三者兼顾的例子不多,总之事实+关联,关联+情绪,如果能做到其一也算是个好标题了。

本人经常用的一个小技巧,认真想出20个标题,最后选一个最合适的。很多时候你觉得标题已经很好了,没有必要再想了,再坚持坚持还有更好的。

ps:今天不小心去看了下巴大仁运营的“家长帮”,希望巴大仁能进行一些关于企业微信的深度分享,毕竟群中运营企业微信的应该占绝大多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