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某地命名,而以一个景点,实在是景点太有名气。说起开平碉楼,它不仅仅是孤立的一个景点,而是整个一个碉楼建筑群的统称。
由于之前长期佛山出差,周边基本玩遍,对开平碉楼一直心心念念,怎奈交通实在不便,如果是火车+汽车的公共交通,路上至少要一天,实在不适合周日一日游。于是想到了租车自驾,要说人这一生,什么事情会最后悔?我想于我的话,肯定是一个“懒”字,呆在酒店不出去,可以玩玩游戏看看电视,可以叫个外卖酒店里跑跑步,但错失的终究是大好的风景和阅历。所以不要嫌麻烦,在租车软件上租了车,连夜去开回来停好,第二天一大早出发,虽然被导航坑了一下,但是2个小时的直达车程已大大节省了时间,最重要的是,看到眼前的风景时,觉得不虚此行。
开平属于广东江门市下,是著名侨乡,类似曲阜之于济宁,是地方比市名气更大的存在。开平碉楼群属于当年侨乡回家建的别墅,考虑到防范外来攻击,因此楼和“碉堡”做了结合,较大的特点是由于主人是海外华侨,基本都是西洋建筑形态,就是窗户都很小,装有铁栅栏,墙上都会留机枪孔,便于敌人来了在碉楼里一顿扫射,楼顶常有“燕子窝”,可以360度无死角做观察。也不像现在的别墅群,造的密密麻麻,碉楼基本就是独一栋,周边就是种菜插秧的农田,当年防御时,就是泥潭,外面人很难踩进来,可谓是防御建筑的集大成者。
如今开平有三千多个碉楼,就算在路上都能看到一些。形成了几个大的碉楼景点,自力村,马降龙,锦江里等,于2007年被收进了世界遗产名录。另外当地还仿造大观园造了一个“立园”,是可以买联票的。
先来到自力村,属于这里最有名的景点,《让子弹飞》便是在这里取的景。要说开平碉楼最大的特色,我认为原生态做的很好,旁边的农田,秧苗长得正好,正值秋日收割季节,金黄的连成一片,碉楼便鳞次栉比的坐落在里面,辅以乡间小道,一马平川,视野清晰,一副侨乡的图景跃然纸上,不需要任何人工雕刻。阳光正好,可以清晰的看到外观,对于我这个江南过来的人来讲,第一次见识如此建筑样式,别有趣味。自力村内有四处碉楼是开放的,人气最旺的应该就是“铭石楼”,高5层,里面原封不动展示了原楼主的生活内景,墙上依然挂着家庭合影,最高层还是祭祀祖先用的神龛等,对民国时期广东大家族对中国古文化的传承,及粤地宗族的概念有非常清晰的展现。开阔的阳台罗马柱装饰,可以一览外面风景,再上一层便是天台,四角是“燕子窝”,是家仆防御站岗用的,中间还有一个法式的小亭,能看出主人的匠心。
当日有各地来的游客,也有老师组织来这里写生画画的小朋友,现场显得好不热闹,生机勃勃。斑驳的碉楼记载了历史,当年的中国贫穷落后,侨民们却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我想造碉楼并不是他们本意,只是面对日本侵略者,地方恶霸反动派等,当国家岌岌可危时,每个家庭都会遇上很大的不安全和不确定。这里有很多对联,都很好的体现了当时主人们的家国情怀。而如今,人民安居乐业,整个国家就仿似“碉楼”,保护着住在里面的人民,新的一代带来了活力,将这样的历史和信念传承下去,我想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应该忘记过去,忘记自己来自于哪里,忘记落后所带来的创伤。
自力村结束后便想找个地方吃午饭,误打误撞去了一个塘口空间的地方,又似打开一片新天地。要说现在的新农村建设,真是叫人惊讶,开阔的场地,原谷物仓改建的文化开放区域,恰逢画展,当地居民在这里摆摊,闲逛,阳光正好,高高的谷仓可以随意楼上楼下观景,没有一处设限,旁边还有一片金黄的麦田,供小朋友们踏青用。连马路的分割线都画成了彩虹色,如不亲眼所见,怎能相信这么一个小地方,已仿如室外桃园一般美好?吃了一个越南粉,据说也是当地东南亚回归的侨民开的小店,味道不错。下午再去了马降龙村,沿河而建的古村落很安静,当天没有什么游客,便静静的一个人在竹林包围的古屋群里走走……
庆幸自己没有因为“懒”,而错过这一路美景,因为疫情,环游地球稍作搁浅,但是环游祖国的大好河山却不应停止,人生苦短,每个驻足的地方都是一段美好经历,风景就好似人一样,错过了也便错过了。一边生活一边向外看,我们才能发现祖国这些年的伟大变化,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