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二〇一七年,老家盖了新房子。新房子是给父母住的,我哥和我有自己的家庭,住在城里。盖好以后,做了一番装修。装修完,通风晾了几个月。甲醛味散了,便开始置办家具。电视、电视柜、客厅的茶几是新买的,厨房的柜子是从老院子挪过来的,床、玻璃茶几是我哥搬来的,沙发是我从县城里找车拉到老家的。
房子拾掇好了,父母住进去了。我哥说万事俱备,只欠中堂字画。我说买一副挂上吧。我哥说找个人写一幅,裱好挂上去。我哥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我问有什么要求,我哥说大气、积极向上就行。
我开始查资料。翻书查,上网搜,到字画装裱店里看,试图找出合乎我心意的字画,可惜未能如愿。从诗经到魏晋南北朝诗赋,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明清诗词到近现代诗词,我找遍了,仍然没有找到让我满意的。我在想是我的审美出了问题,还是我的要求过于苛刻。有些诗词看似豪迈,实则表现人生无常;有些诗词,开篇气势磅礴,中间悲从中来,结尾一把辛酸泪:有些诗词,内容比较契合我的要求,但人人都会吟诵,也被我放弃了。我仿佛是一个寻宝人,不要寻常的宝物,要发掘出新的宝藏。我要寻找一颗蒙尘的珠子,经我擦洗,变成明珠,发出耀眼的光芒。
找了一两个月,我仍旧没有找到,不禁有些着急。后来,我无意中看到张孝祥写的《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再看译文:“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感怀这一轮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地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地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地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地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初看,大气磅礴。再看发现情绪的起伏,有“孤”、“萧”、“冷”、“独”四个表达愁苦的字。“孤光”指月亮,“萧骚”指头发稀疏,“冷”指秋凉,“独”指一个人。这四个字虽孤独,但是属于写实,不悲凉,意境很开阔。又看,感情层层递进,篇尾至高潮。像浪涛在大海,一浪接一样,一浪比一浪高,结尾浪高如山峰。
妻子在老干局上班。老干局办了个老年大学。老年大学开设了书法班。书法班聘请的是地方上的书法好手,很多学员慕名前来学习。我让妻子请老年大学的书法老师写这副字。妻子让芦校长写了这幅字。芦校长泼墨挥毫,一蹴而就。芦校长的行书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我对我哥说字写好了,我哥问写的内容是什么。我把写好的字画拍照发给我哥。我哥说我选的诗词文人气十足,不适合作中堂。中堂要像家训,有引导,有勉励,而不张扬。我说那要写什么呀,我哥说他想好了告诉我。
过了些日子,我哥说他想好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觉得这是一句烂大街的话,很普通。因为清华大学把这句话作为校训,很多人都知道。
既然我哥决定了,我就落实。老年大学有个张老师。张老师以前当过兵,从部队退伍以后开了个书法培训班,教孩子们书法。张老师已经七十多岁了,但完全看不出有这么老了,看上去仿佛刚六十岁。张老师很精神,经常穿着蓝色牛仔裤和夹克衫。腰杆挺得直直的,走起路来速度很快,比年轻人走得快。张老师擅长楷书。我觉得这句话用楷书写更有韵味,所有想请张老师来写。
妻子给张老师说了这事。张老师爽快地答应了。过了半个月,妻子拿回来了。我打开一看,二十个字,两个字一列,排了十列。字工整中带着棱角,沉稳中透出英气,内敛而不失锋芒,规矩中自有个性。我给这副字配了一副黑色的画框。装裱后,挂到新房子的客厅里。
转眼六、七年过去了,心中的浪漫已被抽离,胸中那点豪迈也已干涸。每次回老家,总会看到客厅里挂的这副字画。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佩服我哥的品味。
书写这副字画的张老师也出了些状况。两年前,张老师患了脑梗,全身瘫痪。卧床数月后,终于下床,但走路要拄拐杖。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像蹒跚学步的孩子。说起话来,断断续续,嘴边有流不干的口水。张老师后来坐过轮椅,被老伴推着,但一直做康复治疗,现在恢复了大半。在我知道的患脑梗的人里面,张老师是恢复的最好的。张老师还是那样精神,走路速度没原来那么快了,右腿稍微拖着点,但腰杆挺得还是像以前一样直。张老师的书法培训班还开着,还在教孩子们书法。张老师诠释了“自强不息”的君子精神,也赋予这副字更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