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季羡林的《人的一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前几天我去附近的图书馆借了三本书(一次最多只能借三本),其中有季羡林的《读书与做人》。书中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人的一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篇文章我读了好几遍,受益匪浅。

他说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区别只是在于有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有的人没有意识到,有的人主动去学习,有的人被动学习。意识到这一点又主动去学习的人,其效果高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被动去学习人。这个道理,其实也并不难理解,稍一思考就豁然了。

想一想,我们把学习划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这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为了将来的前途,为了今后的工作,不得不去学习。每一个阶段都规定了具体的学习任务、目标与学习的要求。而阶段与阶段之间的界限,也很分明。

许多人在学校上学,可能主要为了取得好的文凭,为将来从事某项工作而打基础。从这个宏观上来看,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是一个自然不可分割的整体,不管哪一个阶段,学习完了以后也不等于就是你的这一生学习任务就完了。

古人说:“学无止境”就是这个意思。许多人认为,大学毕业或者研究生、硕士、博士毕业,就算学到头了,其实不是这样。这个偏见是对学习很不利的一种想法。

很多人走上了工作岗位之后,才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学的那些知识,可能大部分用不上或者是用上的地方很少,那么,我们就需要在社会这个大学不断实践与继续学习,或者在工作中,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才能使自己不断的适应新的工作。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结构也必须随时更新,你一天不更新就可能被时代抛在后面。而且人的一生也不可能只研究一个题目或探讨一个问题,有时候我们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而且随着你的研究工作的深入,随着调节的加多、加速,需要了解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知识结构也调节的越来越适应研究工作的要求。

比如说,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他在师范学校学习的那些专业知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一定能用上,但是他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他所教的这个学科。具体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你会发现需要学习的东西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很多关于教育、教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工作的过程中,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前学过的许多知识都已经老化了,所以, 知识需要不断的去更新。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要学习掌握更多的现代化的工作技能。比如教师要尽快学会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工作,那你就必须要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人的一生中,需要不断学习,仅仅停留在学生时代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我们周围很多人,当他们从大学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几乎停止了继续学习。

我周围的有些同事,特别是年轻人,拿着一本教科书,来回循环教十几年。不主动进修,也不愿意参加培训活动,甚至三年不读一本书的也大有人在。

读了他这篇文章以后,我深有感触。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季老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不断学习的人。他认为大学、本科、 研究生 、博士毕业只是学习过程一个阶段的结束,而绝不是学习的终结。他一贯信奉的是:活到老,学到老,一直学到不能学习的那一天。

我们毕生的座右铭应该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老而不已,学习终身。

2025年8月6日 周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