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杨红老师的《民族音乐学文献课》上,本学期最后一个宣讲终于落下帷幕了。我宣讲的题目是陈铭道老师《西方民族音乐学十讲》这本教材的第九讲—学科人物。我的选题是对布鲁诺·内特尔的评述。宣讲终于结束了,接下来就要忙写11篇期末论文了。趁今天热情未减,赶紧把这两天写作的演讲稿发个简书纪念一下,有不足的地方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标题:“讷不讷?民族音乐学的寄托”——对布鲁诺·讷托的评述 发言稿
一、对原标题“一时多少豪杰”的阐释
“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选自于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陈铭道老师借助着苏老的词,来表达对民族音乐学涌现出的学科人物的赞叹。
二、对现标题的解释
“讷”这个字读“nè”,意思是“说话迟钝”。在东北话里读“nē”,是很厉害的意思。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凶狠。也有时候指的是能力超出一般:例如技术很高明,可以说:真讷。权谋韬略很精明,也可说:真讷。力量、体能超出一般人,也可用真讷来形容。其实这个字最初就是“恶”。
本人在起标题时,重点截取“讷”字厉害的意思,再加上布鲁诺·讷托是这一章节中最后出场的大人物,也是当今仍然在世的民族音乐学家,民族音乐学的集大成者,其事迹的确非常的“讷”。同时他也是民族音乐学科的希望和寄托所在,此人又“讷”又是“寄托”,所以“讷托”、“讷托”,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以上分析均是本人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其实本书对“讷托”的翻译解释,其实在第219页参考文献中,陈老师本人就已经解释清楚了。Nettl,又译“内特尔”、“内特”,笔者觉得从英语的发音来看,音译“讷托”比较合适;当你用中文发音说“讷托”(汉语拼音Netuo),英美人士即知道是Nettl,说“内特尔”(Neite’er)则比较茫然,还得给他们补说一句“Nettl”。同样的情况是Alan Merriam,译成“亚兰·梅里安”亦可,但近似的读音是“阿兰·梅里亚姆”。但是,对于Nettl姓名的中文音译,仅仅在这个本书里被陈老师译为“讷托”,其他市面上流行兜售的Nettl的著作,作者名仍被译为“内特尔”,所以在查找资料时,“内特尔”的词条也万万不可忽视。
知识拓展:针对于这个现象,我们要多学多看多查多练,去伪存真,尤其是对于同一作曲家姓名的中文音译,两岸三地均有不同的说法,我们都要掌握。杨老师从香港上过学,应该对此比较印象比较深刻。例如:巴哈、莫差特、白遼士、華格纳、布拉姆斯、德弗亜克、德布西、蕭士塔高維契、史塔温斯基、浦羅高菲夫等。
三、目录
1.归纳与总结:陈铭道老师眼中的讷托及其民族音乐学的研究
2.综述与评述:讷托眼中的讷托及其民族音乐学的研究
3.启示与启发:本人眼中的讷托及其民族音乐学的研究
四、归纳与总结
陈铭道老师在《西方民族音乐学十讲——历史、文献与写作》这本书的第九讲中,重点讲述了民族音乐学的学科人物。一共有四位学科代表人物,分别是:查尔斯·西格尔、J·H·克瓦贝纳·恩克蒂亚、曼托·胡德和布鲁诺·讷托。查尔斯·西格尔刚才小赖同学已经介绍的非常详细了,我重点介绍布鲁诺·讷托。
在介绍之前,我们还是先看看书中是怎样介绍他们哥仨的。
1.查尔斯·西格尔(Charles Seeger,1886—1979)
履历:1886年生于墨西哥的美国人,家资中等;190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作曲专业,欧洲进修,科隆歌剧院当排练指挥。多个大学任教如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纽约音乐艺术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结过三次婚:康斯坦斯·爱迪生、路得·克劳福德、玛格丽特·泰勒;1934年参与组建美国音乐学学会,担任过学会主席;罗斯福政府的国家音乐事务主管;1979年2月7日在妹妹家去世。
荣誉称号:美国民族音乐学学会主席,国际音乐教育协会荣誉主席,国际音乐理事会主席等。
贡献:把音乐学在美国确立起来,是音乐学、民族音乐学理论的奠基者;一生致力于民族音乐学的理论建设,给民族音乐学奠定了哲学基础。
西格尔家族:三个孩子都是民歌演员,孙子安东尼继承了民族音乐学事业。
2.J·H·克瓦贝纳·恩克蒂亚(J·H·Kwabena·Nketia,1921—2009)
姓名全称为:布勒托与安果纳家族克瓦贝纳部落星期三的孩子詹姆士·汉逊。
1923年生于加纳,受英国人的教育,也叫詹姆士·汉逊,在中国称为“恩老”。(具体出生日期有争议:如本书195页对其文字描述为1923年出生,196页配图显示为1921年出生,网上查找恩克蒂亚资料显示其为1919年出生。)
大学任教:加纳大学非洲研究生主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匹兹堡大学卡耐基·梅隆特聘教授、得克萨斯大学讲座教授。
贡献:抛弃对非洲的偏见,写出全面介绍非洲音乐著作的人。陈铭道老师在美国留学的恩师。
3.曼托·胡德(Mantle Hood,1918—2005)
评价:他是贾阿普·孔斯特的嫡传学生,一生经历了民族音乐学的初创、确立和发展的过程。
履历:1918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从小学习钢琴和萨克斯管。参加过二战,战后回到加利福尼亚大学读农业,后转学到洛杉矶分校学音乐。(这里的描述也有争议:“获得富布莱特奖学金,到比利时(?)的阿姆斯特丹大学(?)随孔斯特读博士”(201页))。在UCLA建立民族音乐学课程。与恩克蒂亚友谊非同一般。
荣誉:美国民族音乐学会主席,马里兰大学杰出教授,欧洲民族音乐学学会终身荣誉会员,印度尼西亚国家杰出人物称号,西弗吉尼亚大学高级教授,都有哪些呀廷吉塞尼大学终身教授等。
贡献:世界上第一个在大学中提供非欧洲音乐表演课程的学者。强调在实地调查中参与被调查的音乐活动,即双重音乐能力。主要学术领域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和巴厘岛土著居民音乐。他的研究是世界性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是亚洲其他地区音乐研究的基础和范本。提出音响的“量子理论”。1971年出版《民族音乐学家》一书。
4.布鲁诺·讷托(Bruno Nettl,1930— )
履历:犹太裔美国人;1930年出生于捷克布拉格,二战来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本硕博;基尔大学富布莱特聘教授、华盛顿大学教授、路易斯维尔大学宾汉特聘教授、科罗拉多学院、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任教;芝加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曾获德国费斯希福特奖和日本小泉文夫奖。(207页)
研究领域:一切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美国印第安人音乐、中东(特别是伊朗)音乐、民间音乐、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学的历史、城市民族音乐学、本土音乐的民族志等等。(209页)
观点:每个社会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210页);人类的音乐不具有普适性。(211页)
知识拓展:民族音乐学的写作方法归纳为“比较、量化、内在”三大类。第一类是霍恩博斯特的比较音乐学写作:用语言描述音乐的特征。缺点:没有实地调查。第二类是给予分类研究的写作:描述一种音乐的风格,同时避免主观的、形容词式的写作,使风格客观化。如:科林斯基对旋律运动、速度、和声、音阶、节奏的研究,洛马克斯的风格研究。缺点:采样标本不够。第三类是从拥有这种音乐的社会出发,了解并提供该社会成员对自己音乐的看法。代表人物:约翰·布莱金。缺点:对完全没有文字和音乐理论的种族显得离谱。(214页)
讷托把三种类型和方法加以综合利用,是民族音乐学写作方法的集大成者。首先,使用霍恩博斯特的分解技术,对音乐做总体描述(音阶、曲式、节奏结构、风格特征等等);然后,用特殊的方法认识特殊的问题——音乐类型;最后,用综合的方法说明该人群(社会)音乐形式、体裁和他们自己文化价值的认知。(215页)
涉及到的文献:《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问题和概念》,其中归纳了民族音乐学的八个范畴、五种研究、三个目标和五个学科等等。
五、综述与评述
(一)讷托自己的著作
讷托本人撰写和主编过的著作包括:《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Theory and Method in Ethnomusicology)(1964);《西方对世界音乐的冲击》(1985);《黑足人的音乐思想比较的视角》(Blackfoot Musical Thought:Comparative Perspectives)(1989);《在表演过程中》(In the Course of Performance)(1998);以及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的其他两本书《八城市的音乐文化》(Eight Urban Musical Cultures)(1978)和《腹地览胜》(Heartland Excursions)(1995)。
在这里只给大家推荐四本市面上能轻易购买到的著作。
1.《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和概念》
主要内容:《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和概念》在继承旧版的目标的同时,更加强调了各种理论的视角和文化语境,阐释了学科进一步拓展的各种新视角,反映了民族音乐学家对研究文化中的音乐日益增强的兴趣。全书31个论题和概念被分布在四个部分中:一、世界的各种音乐;二、田野中的音乐;三、人类文化中的音乐;四、多元视角下的音乐。作者通过术语选择、主题变动、民族志叙事、篇章扩充、意义阐释等策略环节,以其特有的口语叙事文体和一些修辞手法,令人信服地讲述了学科发展和印第安黑足人、伊朗人、南印度人以及西方文化的故事,由此为我们构筑了各种地方性知识,当然其中不乏全球化语境下西方的影响,由于可以将“全球化定义为现代性的全球投影”,故民族志书写的重要内容必定是现代性——包括西方化(生活方式和政治、经济、文化理念)——在全球地方化的进程。
2.《八个城市的音乐文化、传统与变迁》
主要内容:《西方音乐人类学经典著作译丛·八个城市的音乐文化:传统与变迁》是早以音乐人类学视角关注城市音乐研究的文论集,辑录了对伊朗德黑兰、塞拉利昂弗里敦、墨西哥韦拉克鲁斯等八座城市音乐文化传统与变迁的研究成果,旨在考察亚洲、非洲及美洲地区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发达国家的传统音乐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每篇文章的作者运用一种或多种研究方法,以诠释传统音乐文化在城市生活现代化尤其是西方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其中涉及了本地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音乐风格、音响及其赖以生成的文化背景、文化语境和人的行为。
《西方音乐人类学经典著作译丛·八个城市的音乐文化:传统与变迁》赋予城市音乐文化研究以学科意义,不仅从微观视角描绘和分析了八座城市的城市音乐文化及其在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从宏观视角概括了城市音乐文化研究的对象、视角和理论方法,为城市音乐人类学提供了一系列研究模式。
3.《民族音乐学亲历记》
主要内容:《民族音乐学亲历记(一部回忆录)》从内特尔自己的视角出发,讲述半个世纪他作为民族音乐学的学生、教师、编辑、研究者的历程,以及在此期间里的所思所想,所展示出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学术经历,也体现出了美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过程和其中所遇到的问题。《民族音乐学亲历记(一部回忆录)》以回忆录形式书写,以学科的历史进程划分章节,对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解释与评价。这一研究对理解和建构民族音乐学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4. 《中国人眼中的内特尔及其学术观念》
主要内容:内特尔是世界极具声望的一位西方民族音乐学者,而其在中国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学者的心目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集通过收集不同的中国学者就内特尔不同的学术思想进行的非常具有价值的讨论,使得更多中国人认识了解内特尔和他的民族音乐学理论。
(二)有关于“讷托”的文章
在知网上搜索“讷托”,只有陈铭道老师的一篇文章。搜索“内特尔”,有44篇文章,但其中与民族音乐学有关的文章只有以下18篇,其他都是关于音乐教育方面的、绘画美术篆刻方面的文章。
1. 《水中观鱼——基于音乐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几点思考》作者:张璐、周轶凡(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摘要:随着音乐事业的发展以及西方流行音乐的盛行,无论是听众还是音乐工作者,对音乐的认知早已超出了音乐本体,更多的人开始主动或被动地关注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为了能使音乐尤其是民族音乐获得长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文化与音乐的关系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同时促进二者的进步,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与文化。文章从几篇角度不同的文献入手,梳理前人关于音乐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
2. 《关于布鲁诺·内特尔教授演讲报告中的多元文化音乐探析》
作者:闫红(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在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及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的"和而不同"。优美的古典音乐,轻松活泼的爵士乐,充满中式文人气息的中国古琴音乐,优雅气魄的欧洲室内音乐以及代表人类最高贵典雅、最和谐的合唱声音此起彼伏。大会有幸邀请到世界著名人类学家、音乐学家布鲁诺·内特尔教授,从崭新的视角围绕大会的主题进行演讲,本文将对布鲁诺·内特尔教授在演讲报告中多元文化音乐的体现进行具体的研究和探析。多种代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天籁之音在多个演出场所轮番响起,充分体现了大会主题中"和谐"的理念及世界与中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3. 《用言语模式:思考曲目》述评
作者: 喻贵珍;
主要内容:本文选自美国民族音乐学家布鲁诺·内特尔的著作《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和概念》第一部分‘世界上的各种音乐’中的第八章。从"田野"归来,面对采集来的音乐资料,任务之一就是如何通过文字综合描述这些音乐。本文通过分析多位民族音乐学家的研究方法,从纵向的历史梳理与横向的相关联系为研究思路阐述了四种分析模式,即从普遍性→文化特殊性→具体问题出发→言语模式,表明作者研究立场是希望将前"三种视角"分析模式加以综合,最终以言语的模式获得对音乐的正确认识。
4. 讲述“不同文化中的音乐”的故事——读《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和概念》有感
作者: 黄文婷;
主要内容:《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和概念》的作者是美国民族音乐学家布鲁诺·内特尔,是对《民族音乐学研究:29个论题和概念》的延伸与补充,整本书立足于31个基本问题,综合叙述了这一学科一直以来针对所有问题所展开的各类探究,同时用作者自身探究的个案作为案例来评论,该书是民族音乐学范畴里比较少有的几部综述性著作之一。
5. 《“近我经验”与“近我反思”——音乐人类学的城市田野工作的方法和意义》
作者:洛秦(上海音乐学院)
摘要: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在全世界范围中都对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在中国显得尤为突出。2011年2月14日"人民网—人民日报"载文《我国200多个地级市中183个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46.59%,我们只用30年时间就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
6. 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伦理与政治
作者: 詹林平; 和春花(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民族音乐学研究与文化的关系艾伦·梅里亚姆描述平头印第安人音乐开始处有这样的话:"所有人,无论处于何种文化,都一定能将他们的音乐扎根于自己的信念,经历以及活动这一整体的语境下,因为没有这类联系,音乐就无法存在。"查尔斯·西格尔于1946年写到,音乐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开发音乐知识,开发人类文化中有关音乐地位和功能的知识"
7. 《再谈城市民间音乐的传统与变迁——以内特尔的两篇文章为例》
作者: 汪莉; 郭颖;
内容摘要:民族音乐学家对城市音乐的关注与研究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主要集中在对城市移民音乐的研究,通过都市化与工业化进程来研究那些从乡村及国外迁入的移民音乐文化。学者们关于城市音乐的研究,是通过对许多不同类型的社区音乐实践活动的研究来实现的,不同的社区音乐建构了整个城市音乐体系。
8. 《梅里亚姆、内特尔音乐人类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帅红(复旦大学)
摘要:梅里亚姆(Alan P. Merriam 1923-1980)与内特尔(Bruno Nettle 1930-)是美国不同时期的著名的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为音乐人类学的发展作出开创性的贡献,内特尔的许多音乐人类学理论是在梅里亚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与扩充,是当今极为重要的具有拓展性贡献的学术领军人物。在国内音乐人类学界对这两位甚为关注,表现为对他们著作的翻译以及成果的借用。然而,学界对他们学术理论缺少深层次的剖析与批判,更没有将两者进行全局性地比较研究。本论文运用文献法与比较研究法来追寻梅里亚姆与内特尔的学术足迹并解析他们音乐人类学理论的内涵与两者之间的理论内在关联,从人类学视野下音乐观念、音乐人类学学科定位以及音乐人类学研究方法这三个方面对他们的音乐人类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论文中所讨论的每一个内容都属原创,每一部分针对一个核心问题对他们学术理论进行探索性分析、比较与评论,并在某些部分尝试着提出作者自己的学术理论构想。论文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界研究梅里亚姆与内特尔的现状,说明了论文的研究价值、思路和方法。
9. 《 Ethnomusicology边界:无害的苦工及害苦的人们》
作者:杨殿斛(扬州大学艺术学院扬州大学音乐研究所)
摘要:Ethnomusicology边界问题引发了定义的多样性,何以勘测学科边界、以何方法研究学科构成了独立存在的价值标志,是考量学科成熟的必要条件。Ethnomusicology对于中国音乐学界来说,不仅有"民族音乐学"与"音乐人类学"等称谓之辩,更重要的是还有学科归属与合法性的疑虑。音乐学界的排斥和人类学界的忽略是Ethnomusicology在中国遭遇的黑色风景线,聚焦于音乐本体如何在研究中的运用体现。
10. 《内特尔对音乐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帅红(复旦大学中文系)
摘要:内特尔认为音乐变化的持续存在是音乐世界唯一不变的事实。他对音乐变化的研究对民族音乐学从共时性研究转向历时性研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音乐变化进行研究:1.音乐变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2.音乐变化的类型与变化的原因。3.音乐变化的程度和速度。4.音乐变化的方向。5.调查音乐变化的方法。
11. 音乐诠释历史,以历史诠释音乐——汤亚汀等译《民族音乐学与现代音乐史》评介
作者:张承伟(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
摘要:《民族音乐学与现代音乐史》,(美)斯蒂芬.布鲁姆、(美)伯尔曼、(美)纽曼编著,汤亚汀等译,汤亚汀校订,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外国音乐学术讲点译著文库),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资助项目。
12. 《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解读:方法论范式再议》
作者:杨燕迪(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摘要:如何观察和解读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是音乐学术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运用语言分析的角度,进而通过具体研究例证思考和论述了"音乐在文化中"、"音乐作为文化"和"音乐即是文化"这三种不同表述方式所蕴含的深层差别。作者认为,上述三种表述方式实际上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论范式,在观察和解读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时所采用的方法论策略有明显不同,但均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应该在研究实践中形成相互平行、彼此支撑的局面。
13. 《音乐人类学的思想渊源与反思》
作者:熊晓辉(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摘要:音乐其实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文化之忧思的实质是音乐文化的困惑。对音乐人类学的定义和功能的分析,是音乐人类学学科发展的根源,人们对音乐人类学学科定义、本质等概念的质疑与困惑由来已久,有待深入研究。
14. 《内特尔:从“29个论题”到“31个论题”——民族音乐学写作及话语25年间的变化》
作者:汤亚汀(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
摘要:本文从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写作"角度,通过对内特尔"29个论题"和"31个论题"这两个文本写作的互文性比较,考察新文本的增补、修改如何带有旧文本的踪迹,即新文本如何采用与旧文本"对话"这一修辞手法,延异(延伸异化)出更多深层次的隐喻意义,以此反映民族音乐学的观念及方法论在这四分之一世纪里的深刻变化。
15. 内特尔与20世纪西方音乐人类学
作者:熊晓辉(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摘要:美国音乐人类学家布鲁诺.内特尔(1930—)对世界音乐变迁进行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他对美洲印第安纳、西班牙马德里市、伊朗德黑兰等地作了实地考察,将这些"边缘文化的音乐"价值带到了对"中心文化音乐"的研究中,以文化并置的方法对中心文化音乐的价值观作了批判。在内特尔的思想理念中,可以领略到世界文化格局所发生的变化,音乐人类学从西方学术视野走向全球视野,从单一的观念走向多元化。
16. 音乐人类学的困惑
作者:熊晓辉(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摘要:音乐其实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文化之忧思的实质是音乐文化的困惑。对音乐人类学的定义和功能的分析,是音乐人类学学科发展的根源,人们对音乐人类学学科定义、本质等概念的质疑与困惑由来已久,有待深入研究。
17. 民族音乐学历时性研究述见
作者:赵志安(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
摘要:本文在初步提出民族音乐学历时性研究之概念 ,并通过对中、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历时性研究兴起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 ,比较了民族音乐学历时性研究与传统音乐学的历史研究思维和方法之间的异同 ,阐述了民族音乐学历时性研究对我国民族音乐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而使我们对民族音乐学历时性研究的发展历史、学科性质及其意义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18. Ethnomusicology:释义和译名
作者:汤亚汀(上海音乐学院)
六、启示与启发
1.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陈铭道老师在这本书的第九讲介绍讷托时,花了两页篇幅的文字介绍了三种民族音乐学的写作方法和模式,但是每种模式都有自己本身的缺点。而布鲁诺·讷托就很聪明,他不拘泥于某种单一固定的模式,而是将“比较、量化、内在”三种方法的优点统一起来,取长补短。“用三把刀来庖丁解牛”。
我们在学问研究时,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模式,既要做到宏观的去看问题,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研究范围要广陈老师在介绍讷托的学术成就与研究范围时写道:“讷托的研究范围极广,他讨论一切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美洲印第安人音乐、中东(特别是伊朗)音乐、民间音乐、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学的历史、城市民族音乐学、本土音乐的民族志等等。”
讷托的研究范围如此之广,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我们未来需要在当代音乐学术上的影响,既是国际性的,又是跨学科的。
本人认为音乐学术研究所有门类都应该友好与合作。比如通过使用民俗学、人类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讷托加强了民族音乐学潜在的跨学科性质。只有以仁爱博学的胸怀去容纳和吸收万物,才能成为贯通古今的大家。
3.研究历史音乐学要有民族眼光在上节《民族音乐学方法论》课上,杨红老师在她的著作《民族音乐学通论》里,运用了整整第六讲的内容来阐释“历史民族音乐学的宏大叙事。”
从讷托对民族音乐学历史的研究可知,这位民族音乐学的伟大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历史眼光。
我们在研究历史音乐学时,也非常有必要带着民族眼光去看待问题。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研究手段,更能在纷繁复杂、真伪交错的音乐史料里,寻找到真正想要的东西。
附加感悟:
4.坚定信念,好饭不怕晚
陈铭道老师在介绍讷托引言中写到:“胡德开始自己的民族音乐学生涯时,已经是而立之年;而几乎与胡德同时,比他小12岁的布鲁诺·讷托也开始了民族音乐学的写作。当时,讷托不过20多岁,却以惊人的速度崭露头角,直追前人。”
本人并非音乐学专业出身,有幸可以来到音乐学系读研,我感到十分荣幸。但是对于音乐学的专业基础掌握的微乎其微,对音乐学专业研究的信心和底气也不是很足,在民族音乐学课程开始初期,好多最基本的词汇,例如“田野”、“比较音乐学”、“音乐民族志”等都前所未闻。这让我深深感到了与周围同学们的巨大差距和新选择专业巨大的学习压力。好在读过陈老师介绍民族音乐学大师曼托·胡德的文字,了解了胡德也是近30岁后才开始自己民族音乐学的生涯,而且他也是早年学习演奏萨克斯管出身,于是又坚定了信念,更加刻苦读书,努力朝着自己想要的目标前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正所谓:不选修民族音乐学的西方音乐史研究生不是好萨克斯管表演者。
七、结语
布鲁诺·讷托(亦成称内特尔)是民族音乐学的一枚真正的“活”(着的)化石,是民族音乐学旗帜性的学科人物,是民族音乐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的集大成者,是民族音乐学贯通古今的大师,是民族音乐学誉满世界的教育家,是民族音乐学朴实谦逊、温文尔雅的伟大学者。
正所谓:“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民族音乐学,贡献不可忽。学科人物少,请君别低估。风骚数百年,代有才人出。
(前两句由陈铭道老师选自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最后两句由本人选自于清代诗人赵翼的《论诗五首·其二》)”
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南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最后再附几张宣讲时的远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