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不止一次看到过别人表述这层意思:读书给一个人产生的改变很小。因为自己是个爱读书的人,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自然心里不是很爽。但是细想其实确实是这样。
首先书分好多种,我现在主要分析论述性书籍。对于论述性书籍来说,也有好坏之分,而且好书很少。这就意味着你读的书不一定是好书。但是你可能会问,什么叫做一本好书?一本好书能带来什么?我首先问一个最原始的问题,为什么要看书?当然不同类型的书效果不一样,比如小说、诗歌是通过虚构一个世界,一个能够满足你潜意识的需求即你在现实中获得不了的比如说公平正义、完美的爱情、完美的人生等等。在这里我要说的论说性书籍,因为论说性书籍是人自我提高的重要媒介。一个人从诗歌、戏剧、小说中获得的是一种作者虚构出来的感官体验,获得的主要是精神上的享受,所以要想将这样一类书读好,就是要将自己放空,让自己完全沉浸在作者营造的世界中,而不是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当然这种态度在读论说性书籍时是有用的。而论说性的书籍,顾名思意,作者通过论说性的表达方式来使你对某件事的见解更为深刻、进而使你的心智成熟,所以刚开始提的几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一本好书的作者要对于书上所叙述的事件有着比一般人更为深刻的见解,至少比你对这件事情的见解更为深刻,所以说一本好书是因人而异的,对你来说,一本好书就是其表述的见解比你的认识更为深刻,一本好书带给你的是对某件事情更为深刻的认识,即让你的心智提升。但是你可能又想为什么要对某件事精的认识更为深刻而不是直接就找到处理它的最好的方法。因为有好多事情甚至可以说所有事情(这要看你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不想数学题一样有一个标准答案,比如说民主、自由、全球化这些词都是进步的象征,但是现在放眼世界,极右翼政党开始崛起,特朗普当选、英国脱欧、法国总统选举中极右翼派候选人勒庞的高歌猛进,让我们对于这些“名词“的正确与否产生了怀疑。
刚开始读书,由于你的境界较低,好书对你来说有好多,当然你也不能拿起一本书就看,你要有所甄选,但是大部分人没有这个习惯,见书就读,而且是用耗时费力的分析阅读,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你读到好书的机会就不多,这是读书给一个人产生改变很小的一个原因。另外,就算你读到一本好书,你能不能用分析阅读的方法将它吃透又是另一回事了,好多人看书容易只追求量而不是质,当你看完一本书的时候,它带给你的本来就不多,在加上经过时间的冲刷更是所剩无几。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读书与自我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让读书对一个人的改变增加,一是用恰当的方式看好书。二是多用。第一点很好做到你自己选择不了,可以让别人给你推荐,现在网络这么方便。对于多用这点自己要多说一点,“用“可以分为两种用一种是在实践中用,比如说你看了一些为人处事方面的书,那你要多和别人交往来实践这些原理,从中尝到甜头。另一种“用”是写文章用,这是因为有些东西是实践不了的,至少根据你现在的条件是不行的。这时你要自己通过写作梳理它,让你加深对它的理解。当然第一种用和第二种用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践中你一次就达到要求的可能性很小,你要不停的反思总结,当然所谓的写作其实就是内心的反思总结;同样当你不停的思考它,让它一步步内化于心,你自然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到它,不自觉的用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