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你为什么不厉害?

小学,家长替我们选择学校,我们一知半解的就进去了,认识了一大群小朋友;中学,为了让父母满意,我们按照父母的选择进入了初中;高中,报考时,父母“货比三家”最终决定了一所高中,文理分科,父母说理科好,我们就学了理科;大学,父母说“考一个好大学,你以后的人生就顺当了”,于是我们拼了命的考高分,上大学。上大学后,每天就是不是上课就是学习,要不就是玩;明知道不对劲,但却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总觉得自己一塌糊涂。

从小时候开始,我们的背后总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推着我们前进;二十多岁之前,懵懵懂懂的我们被逼着做了不少决定,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二十多岁的我们时常迷茫,想改变,变得更好,费了不少力气,却发现兜兜转转还停留在原地,没有一丁点变化。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能变得更好,而是从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我们只是决定的当下的自己不对,但是我们连哪里出了问题都不知道,又怎么能变得更好呢?毕竟,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对于“如何变得更好”这个问题,我想采铜的书籍《精进》可以帮到你。

采铜是浙大的心理学博士,学习,思维方法研究者。这本书作者摈弃了生活中的表象问题,直接切中大部分人的真实痛点;并且也选取了影响人生的几个切面来告诉读者——你为什么不厉害?

一,如何安排时间,处理时间

从当下出发,把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联系起来;大部分情况下,人们总是把未来与过去和当下的自己分开。事实上,过去的自己构成了当下的自己,未来的自己由当下的自己造就。

但说到底未来的自己还是有点虚无,我们不能说自己未来一定会变成·什么样的?但我们能决定当下自己做什么事?当下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以后的自己铺垫。

未来太远,所以我们可以着眼于未来五年,给自己制定好五年内的时间规划,然后一步一步朝着目标努力。未来是一种希冀,但是当下更为重要。

在当下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做那些长效且高收益的事情——短期内看不见效果,但是长期会潜移默化影响你的事情。

二,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

”如何选择“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有人会做出最优选择,也有人会做出满意选择;不过,做出“满意选择”的人只是少数,更不用说“最优选择”。

在做出选择之前,先想清楚——你内心真正的渴望是什么?我们往往做不出最优选择,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被当前的选项困住了,忘了问自己内心的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正因如此,绝大多数我们做出的选择与我们的真实渴望毫不相关。

面对选择,先明白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然后丢掉面前的选项,看看可不可以做出最贴近真实渴望的选项。

三,如何处理繁重的学习,工作?

任何繁重的工作,学习,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小任务组合而成的。在开始动手之前,先把大的任务不断拆解,直到无法拆解为止。

集中处理任务时,先把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开,然后把同质性的任务放在一起集中处理,这样的好处是我们可以优先完成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任务。

四,如何学习?

步入社会之前,我们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只有好好学习,拿高分,才可以考个好的大学;课堂上,也一直是老师再讲,学生在听,很被动的接受来自外部的一切。

步入社会之后,却发现学校的知识很多都用不上,又需要重新学习很多知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转变观念了,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化“被动”为“主动”。

我们要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同时对信息解码。我们不仅要知道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作用,还要知道如何得来?怎么使用?

五,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成为更好的自己;但让人失望的是,不论怎么努力,好像自己永远都在原地,不曾出来过。

只有当你是你,你才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坚持自己的独特,不要为了迎合大众,追求所谓的社会认同而做事。

培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时间一长,你会发现,靠谱的只有自己。

人生也不只是只有这几个层面,还有生活的一地鸡毛,剪不断理还乱的人际交往,这些都是困住自己的原因;但正因如此,我们也需要从本质上弄清楚为什么做了那么多努力,却还是什么都不行。

自我成长并非一日之功,看一本书也不能让你彻底改变,但是多多少少可以给予你一定帮助。如果你困于生活许久,尝试改变了很多次却都是失败,那这本书或许可以给你些许帮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