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前言:少给学生建构的知识,多让学生建构知识。
早上上楼的时候,我遇到绪杰老师,他对我没有听他的历史课颇有意见,他希望我能给他一些中肯的建议,他说这对他很重要。
我在三楼遇到小云老师,她说对我昨天的评课她非常感谢,她甚至肯定了我的思路和建议,她希望我能把我的语言形成文字,这样她可以再认真学习反思。
他们两位老师虚心低调的态度让我很是惭愧,我这个英语老师属于外行,在数学学科和历史学科面前我用的也是英语教学设计的思维去看课和评课,或者说我的想法可能本身就缺少价值,但是他们却给我很大的肯定,这让我倍感惶恐不安,因为我不想因为说了真话而让对方不舒服,但是我还是低估了两位老师的格局。
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力量,这是希望自己能真正拔节成长的声音,我们需要这样的成长,更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和先前我听到的课相比,我觉得我们老师的课非常像一颗种子,从刚开始的饱满向着萌芽舒展的方向涌动,这像极了我们英语课上讲的形容词和副词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我感觉到了越来越好。
小云老师的数学课讲科学计数法,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节课,她虽然没有用课件,但是她也用自己的讲练测把这节课给讲透彻了,学生的练习也是充分而且她有着很强的课堂控场能力,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绪杰老师的历史课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而且是可视化的教学方式,最精彩的是秦国灭六国的地图演示,直观而且突出了重难点,我在讲《始皇帝》这本书的时候也是用的这张地图,他的课是趣味性和故事性的结合,是值得点赞的。
虽然他们的课可圈可点的地方有很多,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追求更好才是我们教学设计的主旋律,我们必须在好的基础上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这样的教学设计如果放在几年前是精品课或者常规套路课,但是在核心素养时代的今天,这样的课就需要去做加减法:减去老师的灌输,加上学生的思考。如果我们的设计没有体现学科素养,那么这样的课肯定不能算是真正的课。
我们反对“穿新鞋走老路”,我们要追求“走新路”,这和你穿什么鞋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你的路是不是最适合学生的需求,能不能提升学生的参与率,让他们喜欢上你的课。
我们的学生在变化,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该跟着学生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我们不仅教学生知识,我们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思维。比如数学课上的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历史课上用辩证思维多角度评价人和事件的能力等等。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提升思维最好的方式就是问题链的设计,我们要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生成,会建构知识,把碎片化变成整体化,结构化。
科学记数法是一节与现实生活中的数据相关的数学内容,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现实宏观世界中的大数与小数,培养学生《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六大核心观念之一:数感。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会用科学计数法把大数字简单化,我们也要让学生从科学计数法中看到这些数有多大。当然学好数学的另一方面是为以后学习物理化学等知识做铺垫,明白数学的应用广泛性。
小云老师是直接告诉学生科学计数法的公式,然后围绕公式来练习,我建议她可以逆向思维设计,从学生的认知出发,由平方的写法逐步过渡到科学计数法,让学生在观察与感悟中得出一个公式,然后再次练习巩固。
而历史课也可以用逆向设计,我们用对始皇帝的评价为设计主线,让学生通过阅读历史教材表达自己的观点:秦始皇是暴君还是仁君?为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有阅读的兴趣,加上分组的讨论,我们可以搞一个辩论赛,既能完成教材学习,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最后老师点拨总结,形成结构化知识点,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历史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才是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突出这两个方面。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历史学科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书中把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分解为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有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我们明白这五个方面,或者在备课的时候从这些方面来认真解读教材内容,我想我们的设计一定有出彩的地方。
所以不管是数学历史还是英语这些学科,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都是一样的,而要实现这些,我们必须认真研读教材,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教材内容,也就是说备课是一个技术活。
绪杰老师讲的《秦统一六国》,他的课件中问题链的设计只有三个,剩下的全是老师的输入,这样的设计只是单向的输入,而没有和学生形成互动交流,也就是说学生的输出太少,这样的设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不能形成深度思考。
我举个例子: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这件事,我们可以直接用书中的内容去讲解,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我们让学生观察战国形势图,秦国形势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长城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如何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我觉得这应该比直接给出答案更能提升思维力。
绪杰老师在导入的时候,用了兵马俑的图片,而且还有音频解读,不知大家是否发现兵马俑都要面向东方呢?秦兵马俑都面朝东方是因为秦在战国时候是处在中国的最西边的诸侯国,秦在灭六国的时候都是不断的率兵东进逐步消灭了东方六国而一统天下。
而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他自己的功劳吗?并不是,这是他们家族几代人努力的结果,而始皇帝属于最后的破茧成蝶。
历史这个单词是history,这个单词中有一个hi和story,所以历史就是“你好,故事!”我们老师要会讲故事,而且要讲好我们中国的故事,这就要求我们博览群书,扩大知识储备,否则我们无法进行输出,我们头脑子的知识需要重新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学生需要通过与环境交互、实践和体验来建立自己的理解和知识。建构主义倡导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下分享基于建构主义的五种教学模式:直导教学模式、讨论教学模式、体验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
我们可以尝试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来设计我们的课,通过一系列问题引领学生讨论,思考,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我们自己去总结梳理,然后让学生知道一个结果。
我们不仅要知道how,还要知道why,这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成长的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
在教学的路上,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然后做出改变。我想重点说的是阅读是我们行走的法宝,因为阅读,我们才能会读,会读自然就能解读,否则研读教材只能停留在读,而无法实现研。
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做题的时候,阅读能力是很差的,甚至连题都读不明白,所以课堂上所有的科目都是可以大声读出来的,读的素养必须通过读来提升。
感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