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到景德镇游玩,逛夜市看中一个花瓶,迷你版,只能插一枝花的那种。高雅的玉色,透着一份沉静之美。99元,收入囊中。
回到家,摆在了进门处的玄关上,还没来得及插花。
第二天家里来了朋友,看到那个小花瓶。得知我99买来的,脸上的喜色很快转化为遗憾:“颜色不错,但你貌似买贵了,我家里有个差不多的,30淘来的。”
又过了几天,堂妹来家里玩,一进门就两眼放光:“姐,这个小花瓶太精致了,哪里来的啊?”“景德镇买的,99,我朋友说我买贵了……”
我话还没说完,就被她打断了:“不贵啊,你看这色泽多好看呀,纯净细腻,温润柔和。你要是觉得普通,我可要夺人所爱了哦。”
看她那么喜欢,我便答应送她了。
玄关上原本属于花瓶的位置,从此空缺了。人就是那么奇怪,每天在眼前,不觉得它有多好,一旦见不到了,却又常常忆起。
同一个花瓶,两个人的反应截然不同。一个不以为然,一个如获至宝。而我,当时只是因为喜欢才带回家,后来又完全跟随她们俩人的评价而改变着对花瓶的看法。
想了很久,才终于明白,朋友只在乎价格,而堂妹看到的是价值。任何一样普通的东西,如果只着眼于表面,那它就一钱不值,如果能挖掘发现它的内在和魅力,那就与“宝贝”无异。
虽然我失去了一件“宝贝”,但学会了生活中的一个小哲理,也算是另有收获,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