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的中医药文化考略(之一)

《左传》中的中医药文化考略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左传》以孔子《春秋》为纲,除延续其体例、阐释其思想之外,将历史从神的阴影下解放出来,让人物成为历史的主角,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四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保存了许多当时社会文化、军事战争、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左传》成书之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都已经成书,从以上三经理论基础上引发的对人体疾病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已经存在。因此,《左传》中的一些内容自然会涉及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中医药已经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之大者”。我在阅读《左传》过程中,发现了“左传文”中多处与中医药文化相关联的篇章内容,现摘录出来,并参考一些研究者的资料形成“今译文”以飨读者,并期望抛砖引玉,丰富拓展左丘明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一、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 

【左传文】冬,楚子伐萧,宋华椒以蔡人救萧。萧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王曰:「勿杀,吾退。」萧人杀之。王怒,遂围萧。萧溃。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遂傅于萧。还无社与司马卯言,号申叔展。叔展曰:「有麦曲乎?」曰:「无」。「有山鞠穷乎?」曰:「无」。「河鱼腹疾奈何?」曰:「目于眢井而拯之。」「若为茅絰,哭井则己。」明日萧溃,申叔视其井,则茅絰存焉,号而出之。

【今译文】楚庄王讨伐宋国的附庸萧国,宋昭公派华椒联合蔡人去救援萧国。萧国军队俘获了楚国的熊相宜僚和公子丙这两个重要人物。楚庄王派人向萧国求情说:“别杀他们,我国立即退兵。”萧国将领却不听从,直接命令把这两个人给杀掉了。楚庄王大怒,就指挥楚军将萧国军队紧紧围住强力进攻,萧国军队一时溃败进城中。这时一个叫申公的巫臣说:“天气变化,将士们都处于严寒之中,害怕影响战斗力。”楚庄王亲自巡视三军,亲切地安抚慰勉楚军将士们。三军将士大感受到庄王的温暖体贴,身上仿佛不再感到寒冷难耐,就像多穿了一件衣服那样,士气立即高昂起来,继续参加围困箫国城池的战斗。有一个名叫还无社的萧国人,趴在城头向下面司马卯喊话说,你让我的朋友申叔展出来与我见个面。申叔展想救出自己的这位朋友,但有话也不敢明讲,所以就向还无社打隐语说:“你有药酒吗(麦曲引申为药酒)?”。还无社不明白,就回答说:“没有。”申叔展又问:“你有川芎(山鞠穷即本草所谓川芎)吗?”还无社还不明白,又说:“也没有!”申叔展有些着急地又说:“吃了不干净河鱼得了腹泻病怎么办?”还无社一下明白了,回答说:“我会找个深土坑藏起来。”申叔展还怕到时候找不到他,赶紧又嘱咐说:“在藏身的土坑上放上一根草绳子,等到听到我喊话时再出来。”第二天,萧国全面崩溃,申叔展进城后找到一口放着草绳子的枯井,他对着枯井大声叫着还无社的名字,终于把这位朋友救了出来。

故事中楚王的亲自出战激励,类似于中医方面的祝由术和精神疗法。而申叔展说的麦曲做成的药酒、川芎等都是御湿、除湿的药物,得了“河鱼腹疾”也需要用祛除体内瘀积湿邪的方法解除过多食用河鱼或者食用了不新鲜的河鱼造成的腹疾泻泄的疾患。同时,曲酒是窖藏之物,川穹是土中之物,得了腹泻之病也需要找个没有人的土坑,方便掩埋泻泄之物。这些暗语引申出来的含义就是要还无社入洞穴之类或者隐蔽的的地方藏匿起来。

其中,关于“河鱼腹疾”,2006年,《陕西中医药学报》曾刊登学术文章,专门论述有关《左传》中提到的治病机理。此故事表明,春秋初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河鱼腹疾” 的病机是水湿过多伤害了脾胃之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