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致我的发小

怀旧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情节,对于童年,时光,青春。年龄不断在长大,并一步步走向苍老的我们,内心深处总是会不断的回首过往,看自己一路走来经历的人和事,有些记忆是美好的,有些故事是凄美的,有些人有些事是一直记在内心里的。在匆忙的人生脚步中,偶尔停留,发现记忆的美。

有一种感情叫“发小”,再没什么能比它纯净美好。

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些“发小”,他们从小就是你最贴心的同学或“死党”,或是和你小时候就隔着一堵墙。一起捕蜻蜓,一起捉迷藏、一起下河游泳、一起招猫逗狗的玩伴儿…

发小,就是一根冰棍轮流舔,一把瓜子分着嗑的人;

发小,就是相互之间从来不称大名,见面永远叫外号的人;

发小,就是不论有好事坏事,永远第一时间给你报信的人;

发小,就是不管你官大官小、钱多钱少,一见面就不停的数落你,而你却一点儿脾气也没有的人;

发小,就是平时多年不见,但见面却一点儿也不生分,立马就像老熟人一样无话不谈的人。

“发小“之间的友谊,常常不亚于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

成年后,这些“发小”可能成为你无话不谈的好友,在一起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永远可以不设防,毫无顾忌的敞开心扉。

当你郁闷、悲伤、痛苦的时候,他们常常成为你最好的倾诉对象,因为他们更了解你,知道怎么安慰你、劝导你,陪你一起难过的醉。

当你成功、开心、快乐的时候,他们会和你一起“弹冠相庆”,击掌祝贺,和你一起高兴的醉。那些午夜过后仍在街头踉踉跄跄、吆五喝六的醉鬼,没准就是一群“发小”。

如今的社会,在权势地位的诱惑和经济利益的冲击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也变得越来越世故和功利化了。

亲戚之间的关系不知不觉疏远了,朋友之间有“人心隔肚皮”的嫌隙,同学凑在一起,常常会自觉不自觉的比拼“混”的如何,同事之间免不了职场上的明争暗斗等,让人感觉特“没劲”。

对于承受着巨大工作、生活压力的城市人来说,无处不在的疏离感使他们更需要“发小”来弥补亲密感的缺失。童年结下的“发小”之谊,往往少些功利,多些关爱;少些拘谨,多些放松;少些客套,多些随意,这种纯洁、真挚的“发小”之谊,让人觉得更踏实、更贴心、安全感更强。在“发小”面前,人们往往更容易做回真实的自己。

如今的城市,高楼大厦多了,人与人的距离却远了,成为“发小”的概率也少了。当年那种一个大院、一排平房比邻而居,我家包了饺子送去一盘,你家煮了肉汤送来一碗的事儿是越来越少了。

随着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之间串门走动的次数越来越少,再看看在一个单元里住了多年却不知姓名单位、从不来往的邻居,不由得怀念起小时候一起“撒尿和泥玩儿”的小伙伴来。

“当点点梨花落在身旁,当丝丝细雨滴在脸颊,当瑟瑟秋风拂进发丝,当片片雪花飘进眼帘,我们一起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人到中年,我才懂得我的一切和你息息相关,我早已离不开你……”一段描述“发小”的文字,不止一次使我心生感动、让我懂得:世界上有这样一种朋友,无论相距再远,无论多久不见,都可以彼此陪伴,一直到老去。

如今圣斗士都老去了,桃太郎娶老婆了,小丸子也嫁人了,一休哥做住持了,樱木花道成名了,我开始想念你了,儿时的老友,记得保重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会死去三次 在追悼会上 在亲人心中 在朋友的记忆里
    库尔斯克阅读 103评论 0 0
  • 阅读打卡第99天
    金凯乐阅读 261评论 0 0
  • 阅读本篇大概需要 6 分钟。 前段时间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 “程序员如何抽出时间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或者那些公号的作...
    xiyouMc阅读 540评论 5 1
  • 出门在外很久,回家后我们激动的相拥想吻,无数的情感化作这些动作。翻身醒了,看着她没有被子盖给盖上,老婆翻身贴在我身...
    _夜行书生_阅读 17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