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爸爸妈妈反应虽然看了大量的育儿书籍,但是各种理论众说纷纭,看起来都很有道理,可是具体到底怎么做呢?最后面对孩子很多时候还是无从下手。我希望用自己10多年一线教学的经验和这么多年专业知识的累积给父母介绍一些简单易懂、可操作的育儿方法。所以我们这里不讲艰涩的理论,不讲空洞的大道理,只有手把手示范的科学实用育儿小方法。
BTW:因为末末现在是1岁1个月的年龄,所以我分享的方法原则上更适用于2岁前的宝宝,但是其实2-5岁大孩子家长也同样可以借鉴,只是语言可以更完整高级。不清楚的爸妈可以留言咨询,我尽量解答。
宝宝摔倒了到底扶不扶?
场景一:宝宝绊到桌子摔倒了,哇哇哭起来,大人马上跑过去,心疼的抱起宝宝,一边说:“喔、喔、喔,不哭,不哭...没事没事啊。”一边拍打桌子说:“讨厌的桌子,我帮你打它,叫你害我宝宝摔跤。”
场景二:宝宝摔倒了,哇哇哭起来,大人站在一边,忍住想要扶的手说:“哭什么哭,你自己摔倒的。要勇敢,自己爬起来。加油!”
不管是第一种过份关注、错误归因的处理方式,还是第二种不顾宝宝感受、毫无同理可言的处理方式都是不理想的。通常末末摔跤后哭我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我会观察,如果摔跤后他没有哭自己爬起来,我通常就只在旁边默默观察。如果他哭了,说明他肯定是疼了。我就会走过去抱起他说:“哦,末末摔疼了,肯定是又难过又生气,好疼哦。妈妈看看哪里疼?妈妈帮你摸一摸、吹一吹啊。好了吗?哦,好啦。”等他平静以后我再说:“刚刚宝贝没有注意到这里有鞋子所以摔跤了,那下次要小心哦。”让我们来梳理一下整个处理步骤和这样处理的原因:
1、观察孩子当下的反应判断接下来的处理步骤。每个孩子的反应阈值和反应强度都不一样,简单说就是你以同样的力度打两个不同的人,他们对于疼痛的敏感程度都是不同的,一个人可能觉得很痛,而另一个人却并不觉得痛。而同样的痛两个人表现出来的强度也是不同的,一个人可能嚎啕大哭,另一个人可能默默流泪。所以孩子摔跤后到底疼不疼不能按父母自己的感受来判断,而是观察孩子当下的反应,孩子不会骗人的,疼了就哭,不疼就爬起来继续玩啦。
2、孩子如果哭了,就过去抱起宝贝,确认感受和疼痛部位,及时安抚。例如说,“哦,宝贝摔疼了,告诉妈妈哪里疼?”如果红肿就要及时处理(这里就不介绍紧急处理方案了)
3、同理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感受,一方面能够让孩子学会理解自己、表达自己,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他能推己及人理解他人的感受,并给予支持。你不能指望一个从未被理解的孩子去理解他人。特别是男孩子麻麻们注意啦,不懂得理解他人的感受,小心以后找不到女朋友哦。例如说,“宝贝,肯定觉得又难过又生气,因为真的有点疼。”
4、对孩子示范和讲解你的处理方案。让孩子学习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就是从父母的示范开始的。比较简单的就是我给末末做的,“给妈妈看看,我帮你揉一揉、摸一摸、或者吹一吹...” 这样做其实也是在示范如何照顾关心他人。小暖男就是这样养成的哦。
5、最后,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归因。意思就是不要随便推卸责任。自己没注意摔跤关人家桌子什么事儿呢?桌子表示很委屈。可以说,“哦,刚刚没注意这里有张桌子,下次就要看清楚了再跑哦。” 我通常还会在最后给末末一个拥抱告诉他:“妈妈爱你,去玩儿吧。”
写完后,自己都觉得好有爱哦,暖暖的感觉。赶快试一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