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组织体系,构建服务群众“立体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凝聚服务群众,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组织部门要聚焦主责主业,在强化党建引领、办好民生服务上持续用功,以党建引领凝聚民心,以务实举措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组织体系,构建服务群众“立体网络”。要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提升服务效能的根本保障,推动党建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深化“网格化党建”管理模式,将基层治理单元细化至楼栋、村组,推行“党员责任区”包联制度,确保群众需求“一格响应、全域协同”。创新“线上+线下”双轨服务平台,开发智慧党建APP,集成政策咨询、事项办理、诉求反馈等功能,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建立“群众需求清单”动态更新机制,通过入户走访、民意调查、线上征集等方式,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形成“问题发现-分级交办--跟踪督办-成效反馈”闭环链条。

      创新服务机制,打造惠民便民“多元模式”。要聚焦群众需求侧改革,构建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明确党员干部服务标准,通过“挂牌上岗“服务承诺”等方式倒逼责任落实。实施“分类服务”精准化行动,针对老年群体、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定制“上门代办“结对帮扶”“心理疏导”等个性化服务项目。深化“志愿服务积分制”,动员党员干部带头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公益宣传等基层事务,将服务实效纳入评优评先考核体系。打造“红色驿站”“暖心小屋”等党群服务微阵地,提供政策宣传、便民工具、应急救助等“微服务”,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后一米”。

      锤炼能力作风,锻造为民服务“硬核队伍”。要将提升党员干部服务能力作为关键抓手,推动队伍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围绕基层治理、群众工作、应急处突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情景模拟+实战演练”多元化培训,做到培训全覆盖。完善“双向考评”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党员干部考核“硬指标”,通过“述职评议、交叉检查、红黑榜公示”等方式强化结果运用,对连续考核靠后的干部实施“回炉重塑”。开展“作风整肃专项行动”,严查服务群众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通报反面典型,推动党员干部以“严实细”作风赢得群众信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