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33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自知之明的人,活得比较快乐

文/苏子游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文章叫《邹忌比美》,春秋时期,在齐国有一位被公认的美男子,别人都叫他徐公。和徐公家离的不远,有一户人家,那家人的主人叫邹忌。

邹忌身高八尺有余,长得非常英俊。一天清晨,他穿戴好衣帽,照了照镜子,问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面的徐公相比,哪个更漂亮?"

他妻子回答说:"您太漂亮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敢相信妻子的话,又去问他的小妾:"我与徐公比起来,哪个漂亮?"小妾也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后来,有位客人从外地来访,邹忌与客人坐在一起交谈时,又问客人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漂亮?"客人肯定地说:"徐公不如你漂亮!"

第二天,徐公来到邹忌家里。邹忌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后,自己感到不如徐公漂亮;又对着镜子反复比较,更觉得自己差远了。夜晚,邹忌躺在床上想:妻子夸我漂亮,是因为爱我;小妾说我漂亮,是因为害怕我;客人称我漂亮,是因为有求于我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可以做到对待别人,我们有一个比较通透的认识,而往往对于自己却知之甚少。

很多时候,看别人我们成为一个世外之人,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不涉及自身的利益纠葛,往往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正如一句古诗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很少能做到客观公正的认识自己,对待自己的优缺点。

有自知之明的人大抵活得不差,生活里很多人的痛苦正源于不能正确看待自己。

我们往往心比天高,天分不足,又疏于勤奋,想得比较美好,说得比较好听,做得一塌糊涂。

我们在背后偷偷议论别人时,往往像是有智慧的人;在自我总结时,却不能做到入木三分。

认识自己到底有多重要!大到用人治国、开疆破土创立功勋,小到修身齐家到人生发展。

刘邦曾说过一句经典名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认识自己,是一次痛苦的过程,有时候我们往往把一切事情想得过于美好,没有经历多少风雨,想法过于简单、对现实理解不深,想的越好,飞的越高,越容易摔得鼻青脸肿。

年少时,就应该大胆的去尝试,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强,哪些方面弱,善与写作,心思细腻者,可以考虑读书写作等文职工作;善与人际,巧于言语的,可以多练口才,从事新闻、销售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人往往有执念,这种执念根深蒂固,有的来自原生家庭,有的来自自我内在的偏执。过高的评判,容易滋生傲娇;过低的评判,易于自卑。

越长大,我们才越接近生活的真相。

曾经我们都经历过不知天高地厚、年轻气盛的的年纪,当现实不如我们想得那么美好,当我们遭遇挫折,面临困难后,我们才开始反思与自省。

我们生活在世,内心的安定,生活的幸福,不过是找准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的能力,做能力范围之内的事。

我们终究大部分人无法成为英雄,平凡才是大多数的归属。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知足常乐,是人生幸福的标志,坚持不懈的人最有志向。不丢掉根本的人才能长久,身死而不朽的人才最长寿。

人生幸福与否,在于清楚知道自己的位置,找准方向,知足常乐,不忘记根本,才能活得自由洒脱。

希望你也能找到人生的方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每天熬夜乃是家常便饭,猝死的的新闻时常有之。那有每天加班熬夜,而不会早点死掉的方法吗? 专家...
    满蔓漫阅读 498评论 0 1
  • 晓芸芸芸阅读 200评论 0 0
  • 周二的下午, 按照平时应该正在办公室码字,现在却躲在郊区的屋子里和自家的狗毫无意义地对视。这样的时间过的很快一眨眼...
    虎西奥阅读 193评论 0 0
  • 樽前邀月的《见莲》: 青萍波上眠,娇荷风中妍。 流光催华年,莲心苦不言。 读罢意犹未尽,续貂不胜冒昧: 莲心 莲心...
    珠江潮平阅读 706评论 7 13
  • 突然想到一个很暖的小事 昨天晚修 我在写作业写着写着 坐在旁边的虫虫突然用手挡了下我的耳朵 我问她怎么啦 她说没事...
    说一个你我知道的故事阅读 22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