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在《毛利先生》短篇小说里刻画了一个穿着刻板甚至有点破旧、教学水平有限的英语老师频频遭到学生当众耻笑而不忘初心,到老仍在一家咖啡馆自愿教服务生英语的人物。令人难忘的是,面对学生耻笑和自己蹩脚而难以引起共鸣的解释,毛利先生常常向对方露出哀怜的目光。
这和我大学现代汉语老师很像。冷门专业冷门学科和轻松的纪律管理本就导致很多人就是混日子的(我也这样),加上这门课程枯燥而艰涩,所以,光辉老师单凭哀怜的目光和温柔结巴的语气无法阻止我们迟到、睡觉、吃东西、看手机、发呆。他永远都这样,水洗褪色的衬衫搭配杏色或者深色牛仔裤,瘦弱矮小的身材、四四方方的脸和眼镜,经常用手抬眼镜这一动作掩饰磕巴的话语。
我质疑他的教学水平甚至由心害怕,害怕有一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带给别人糟糕的体验。所以,我在反馈中总是毫不犹豫勾选最差的一个选项,私下也会和同学吐槽抱怨开玩笑。
作者写到,先在课堂以学生感受毛利老师的卑微,七八年后又在咖啡馆以陌生人亲眼目睹毛利先生对教学的坚持,芥川在“刹那间,感慨万千,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我也有那么一刹那,从芥川的文字读到了自己的卑劣和无耻。即使我自认老师教学水平有限,但这不是我可以嘲笑师者的借口。后来我曾从学霸口中听得她对光辉老师见识不浅,学识渊博的夸赞之词。
人啊,伟大和渺小怎么定义呢,未经风雪、未见风月的少年轻狂无知,怎能丈量世界呢,别让无知无礼和苛责他人漠视了别人的闪光,贬低了自己。